<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56個民族將齊聚中原共襄體育盛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9-01-1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日報》報道版面


          ▲《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56個民族將齊聚中原共襄體育盛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金秋九月,綠城鄭州將迎來一項久違的全國性賽事——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屆時來自天南海北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身著鮮艷的傳統民族服裝,定將秋日的鄭州打扮得五彩斑斕。

          作為檢閱民族體育發展水平、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大團結的盛會,各民族運動健兒相聚鄭州,文化與激情在這里交匯,作為東道主的鄭州正張開雙臂,以飽滿的熱情和真誠,迎接這場規模盛大的全國性體育賽事。?

          56個民族齊聚賽場角逐

          半個多世紀來,全國民族運動會已成為民族體育文化的“嘉年華”。

          蘊含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體現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是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有別于其他競技類運動會的重要特點。據介紹,本屆運動會主承辦單位更加注重促進民族團結、弘揚體育精神、挖掘文化內涵、展現人文特色,在籌辦過程中,始終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指導思想貫穿始終。

          本屆運動會延續上屆運動會有一定比例漢族運動員參賽的做法,集體項目由漢族運動員和少數民族運動員共同組隊參賽。比賽項目設置進一步貫徹各民族群眾共同參與的辦賽理念。適當擴大群眾基礎好、易于在全國推廣的項目參賽規模。鼓勵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表演項目編創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據記者了解,本屆運動會亮點多多,從競賽方面看,本屆運動會成為56個民族的運動員再次齊集的一次運動會。

          “絕活”大舞臺令你眼花繚亂

          打開民族體育的花名冊,就如同打開了一部民族文化的百科全書,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從項目設置來看沒有一個奧運會項目,大多都是將少數民族田間山頭的“傳統”,搬上了運動的大舞臺。在六大全國性綜合運動會中,民族運動會具有鮮明的個性。如今,全國民族運動會比賽和表演項目中,有一些是瀕臨失傳又被挖掘、整理出來的“絕活”。

          截至目前,共有來自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解放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代表團報名參加本次賽事。

          本屆運動會以“奮進新時代,中原更出彩”為主題。

          比賽分為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其中,競賽項目17項,是運動會常設項目,分別為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民族馬術、民族健身操等。表演項目分競技、技巧和綜合三類,預計有150項左右。

          ▲馬術

          這些名目繁多的運動項目,其中既有傳統的民族武術、珍珠球、毽球、陀螺、民族式摔跤、秋千等項目,也有市民不太熟悉的射弩、獨竹漂、高腳競速、板鞋競速等,可謂花樣繁多,各具特色。

          鄭州是武術的故鄉,因此民族武術這個項目也將受到鄭州市民的喜愛。武術在國際上被稱作“功夫”,是由踢、打、摔、拿、擊、刺等構成的攻防格斗技術,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組成套路和對抗兩種方式。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武術鍛煉身體和自衛,被視為中華文化之精粹,又稱國粹。

          龍舟是一項在民間廣泛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賽龍舟時將舟船裝扮成龍形,以鑼鼓、吶喊助陣,并逐漸形成了“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中國龍舟運動精神。

          “新鮮”的獨竹漂俗稱“劃竹竿”,表演者站在一根楠竹上,以小竹竿當槳,在水上劃行,頗有“一葦渡江”之感,被譽為“中華一絕”。

          秋千,俗稱蕩秋千,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姑娘比賽時,會在高空的彩帶上懸掛一串金黃色的銅鈴,比賽選手蕩起秋千,碰到銅鈴的次數越多,成績越高。飄逸的長裙,悅耳的鈴聲,驚險的擺蕩,令人嘆為觀止。

          珍珠球由滿族先祖采珍珠的勞動演變而來,民族式摔跤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因時因地因習俗而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摔跤都有著本民族的特色和自己的規則。

          說到拔河,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押加,押加其實是一種趴著拔河的體育項目,就是兩名比賽者分別趴在場地兩端,二人的脖子上套上同一根長綢布,分別向相反的方向拉爬,拉過指定區域者即為勝出。

          上下翻飛的毽球從中國古老的民間踢毽子游戲演變而來,是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蹴球是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是我國古代蹴鞠運動的一種形式,在滿、蒙、回等民族中較為流行。

          陀螺,又叫“打陀螺”“打老牛”,是青少年較為熟悉的玩具,也是很多人童年的記憶,如今這項古老的運動已經風靡世界,是一項深受人們喜愛的健身運動。

          花炮也叫“搶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壯族、仡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項極具特色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

          本次民族運動會將是各種傳統“絕活”的集中匯演,眼花繚亂的特色表演,也定會讓綠城市民大呼過癮。

          張開“溫情”懷抱期待盛會

          辦一屆“圓滿、成功、精彩”的民族運動會,這是鄭州對全國人民的承諾。為了這個承諾,鄭州人在不懈努力著。全國民族運動會首次落戶鄭州,更讓綠城市民翹首期盼,盡管距離開幕還有半年多時間,但綠城市民已張開“溫情”的懷抱,當好東道主迎接全國賓朋。

          “借助鄭州歷史悠久的文化,為民族運動會辦出特色、辦出成效創造條件。不論開幕式、閉幕式還是民族大聯歡,不論是競賽項目還是表演項目,不論志愿者服務還是運動員迎送,不論是獎牌獎杯還是氛圍營造,都具有濃郁的鄭州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鄭州市民委副主任劉佩倫向記者說道。

          “民族運動會的賽場,將成為56個民族兄弟姐妹歡聚一堂、盡展風采、團結祥和的盛會,志愿者是鄭州最好的名片,志愿者的微笑、細致服務、文明言語,都代表著鄭州的形象。高素質的志愿者隊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務,是本屆民族運動會成功舉辦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屆時將近萬名志愿者將以最親切和周到的服務讓參賽嘉賓一定有一個溫暖如家的感覺。”執委會社會工作部的劉磊說。

          來自廣西苗族的鄭州大三學生李華,他的夢想就是成為民族運動會接待志愿者中的一員。盡管還沒有最后敲定,但他還是充滿了期待:“我一定會報名參加志愿服務,我相信我會幸運成為一員。屆時我要用自己最真誠的微笑、最熱情的服務,向各族兄弟姐妹展示鄭州人民的熱情與好客。”

          與李華同樣期待成為志愿者一員的王忠偉,同樣是來自省會的一名大四學生,他說:“我已經準備好報名參加志愿服務,用真誠友善的微笑讓世界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誠信友善、拼搏創新、不斷進取的鄭州。”

          “鄭州剛剛成為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民族運動會能在鄭州舉辦,作為一名市民,我覺得很光榮。我們幾個朋友已經商量好,想為這次運動會出一點力。我相信這次民族運動會一定能辦得很好。民族運動會首次來到鄭州,對鄭州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民族運動會可以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鄭州的熱情,讓大家了解、關注并記住鄭州。”一位張姓普通市民動情地向記者說道。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展示我國各民族大團結、大進步的盛會,也是我國融合各個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和精髓的平臺。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提出將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鄭州特色”為目標和標準,辦好本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一展鄭州城市風采。

          金秋的鄭州,運動員們在賽場上秀出自信,在賽場下增進交流。既享受著運動的樂趣,又增進了民族感情,促進了中華民族團結、和諧、進步與發展。“中國夢”的美麗畫卷,也因此多了一番別樣的燦爛光芒。

          鄭報融媒記者 劉超峰 郭韜略 陳凱


          分享到: 編輯:黃波濤 統籌:劉德華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