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戰亂,孤兒,媽媽,家人。
安娜從一個年收入四五十萬的富裕家庭女主人,到需要靠人救助的孤兒院院長,不過只有一年時間。
- 這是冬呱的第?198?期原創 -
//////////
兩個月前,安娜和她收養的三十多個孩子,正處在無家可歸的邊緣。
她們租的房子即將被房主收走,但她卻一直都沒找到下一個合適的住處。房主是個很好的人,2018年10月份就通知她們搬走,但卻一直讓她們住到了2019年。2月底是房主通知的最后期限了,她和孩子們必須要在這之前找到新的住處。如果不能在搬走前找到的話,她們就要露宿街頭了。
?
安娜心里著急得很,找到一個便宜,又能夠容納三十多人的房子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緬北木姐這樣一個曾經有過戰亂的地方,一個合適的,能夠給孩子們家的感覺的房子,在這里是一個夢想。
?
安娜和收養的三十多個孩子現在的家
回想起2011年的那場緬甸內戰,安娜還是心有余悸。適齡男子全部被拉去打仗,女人則帶著孩子四處逃亡,還有肆虐的毒品。無數的孩子在這場戰亂中成為了孤兒,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園,從出生就一直在顛沛流離。
?
難民營里永遠都人滿為患,大人和小孩兒蝸居在一起,很多孩子一天只吃一頓飯。因為饑餓,一些孩子還會跑到街上的攤販那里偷東西吃。被抓到后幸運的話會遇到心善的攤主放他們回來,不幸運的時候則會被打一頓再趕出來。
?
在這里,常人眼中帶有悲傷色彩的孤兒院卻成為了這些孩子盼望的地方。能夠被收養和送去孤兒院,對他們來說成了最好的事。因為那里,意味著一日三餐和一張睡覺的床。
對孤兒們而言難得的一日三餐
安娜和她收養的三十多個孩子,大部分都是在難民營里認識的。
?
在戰爭開始以前,安娜就一直在做公益事業。那時的她和丈夫經營著一家珠寶店,每年的收入有四五十萬,有著良好的經濟基礎。她經常去孤兒院和貧困家庭里看望孩子們,給他們送去錢,食物和衣服,給他們炒菜做飯。
?
趴在緊湊的“桌子”上學習的孩子們
2011年戰亂爆發以后,熱愛做公益的安娜開始頻繁出入難民營。從一開始的每月去一次,到每周一次,再到后來的每天都在,安娜看著難民營里的孩子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照顧過來。
?
因此當難民營的負責人找到安娜,希望她能幫忙把三個孩子介紹到孤兒院去的時候,安娜很快的答應了下來。做了很多年公益的安娜知道,孤兒院對孩子們來說,是個比難民營好太多的地方。
?
因為之前做公益的緣故,安娜找到了三所孤兒院的負責人,分別把三個孤兒送了過去。在后來的日子里,安娜陸續把幾十個孩子送到了不同的孤兒院,幫他們找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家。
?
孩子們在幫助做飯
但在2015年,安娜在為11個孩子尋找孤兒院的時候,所有的孤兒院竟都拒絕了。理由是他們的孤兒院已經滿了,收不了這么多孩子了。
?
一邊是答應了難民營接走這些孩子,一邊是拒收的孤兒院和教會,安娜一時間不知該把這些孩子送到哪兒去。想到那些喊自己媽媽,每次見到自己都會給一個擁抱的孩子們,安娜始終做不到放棄不管。
?
一周以后,她決定自己收養這11個孩子。而這一收養,就沒有了終止時間,也沒有了盡頭。
變故都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在收養這些孩子的時候,安娜還是一個富裕家庭的女主人,但一年以后,她卻成了需要靠人救助的孤兒院院長。
安娜和孩子們在一起唱歌跳舞
?
2016年,安娜的家庭發生了變故,珠寶店的生意被合伙人陷害,丈夫也生了病,她幾乎是一夜之間,就破了產。
?
而在這期間,安娜又陸續從難民營和貧困家庭里收養了幾個孩子,原來的房子已經無法再容納這么多的人了,她和孩子們需要找一個新的房子住了。
?
戰亂后的緬甸尚未恢復經濟,能夠居住的大房子也很少,破產后的安娜經濟條件又十分窘迫。她希望能找到一所面積大,又便宜的房子。巧合之下,她得到了一個好心人的幫助。房主在知道安娜收養了十幾個孩子以后,免費把自己遠在木姐城郊的一塊貧瘠土地租給了她。只是這塊土地上,是一片空白。
?
孩子們在院子里玩耍
沒有房子,沒有水電,沒有交通,舉目望去,荒無人煙。但對當時的安娜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
她需要建一所房子,可是卻沒有錢,買不起任何材料,更請不起建造隊,安娜決定自己建房子。沒有建筑材料她就和老公兩個人走街串巷去收購別人裝修房子剩下的鐵皮、木材,沒有工人她就自己上手活水泥,砌墻,買不起家具就撿一些別人扔掉的還能用的家具。就這樣安娜徒手從一間臥室建到客廳,也建了廚房和院子,空白之地上,安娜給孩子們建出了屬于他們的“愛之家孤兒院”。
?
孩子們合唱《感恩的心》
“愛之家孤兒院”建成以后,安娜和丈夫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照顧孤兒院的孩子們身上。
?
雖然孩子們失去了父母,孤兒院的經濟也不寬裕,但安娜卻不希望他們在生活上和別人有很大的不同。別的小朋友有糖和零食吃的時候,安娜也想讓他們吃到。她學會了使用萬能的淘寶,經常網購中國的零食,餅干,芙蓉糕,水果糖,每天早上會發給孩子們一包,給昨天表現好的他們獎勵。
安娜騎車載回網購的零食
和平年代或許感受不到知識的可貴,但在經歷過戰爭的緬甸,安娜意識到上學才是這些孩子們唯一的出路。
?
不管有多困難,她都堅持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安娜的丈夫每天起早開著破舊的電動三輪摩托送孩子們去學校,三輪車承載人數有限,起初還因為超載翻過兩次車。
?
安娜丈夫開著三輪車送孩子們去學校
放學以后,安娜則會教孩子們學習中文。因為木姐地處中緬交界,緊挨中國云南省瑞麗市,在這里不會中文寸步難行。不僅買不到東西,做生意賺錢更是成了問題。學會中文,是在木姐的孩子們生活下去的第一步。
?
資金窘迫的安娜決定邊自學邊教孩子們中文。小孩子不喜歡課堂式的枯燥學習,她就教中文歌。先自己把一首歌聽到背的滾瓜爛熟,意思通透,再每天晚上教給孩子們。安娜說這些孩子都很聰明,教兩三遍他們就會唱了,到現在為止,孩子們已經學會了50首中文歌,進行日常的中文交流已經不成問題。
?
安娜教孩子們學習漢字
從最初的11個孩子到現在的30多個,安娜“愛之家孤兒院”里的孩子還在繼續增加。戰爭已經結束,難民營也已經沒有,但因為家庭貧困而被人拋棄的孩子卻始終都存在。
?
安娜說她一定會在搬家前找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建一個更大的孤兒院。她想要收養更多家庭困難的孩子,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讓他們好好讀書,遠離貧困和戰爭,長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
導演?/?小黑
攝像?/?馬閃山
剪輯?/?胡亞婷
文案/??奕茗?
制片/?孫娟? 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