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黑熊都喜歡搖頭,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這是它們被囚禁時唯一可以做的運動。
- 這是冬呱的第?200?期原創 -
//////////
黑熊奴隸
?Black?bear slaves??
在四川龍橋黑熊救護中心,我們見到了有些與眾不同的黑熊,每只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傷害:腳掌斷裂、肚子被切開、體型瘦小、牙齒潰爛……
這一切,都源于人類的貪婪。
四川龍橋黑熊救護中心
野生亞洲黑熊在中國的數量預計在12000~18000頭,而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2016年的報告,全國圈養的黑熊數量也達到了2萬多頭。也就是說,整個黑熊族群,有一半在人類的控制中。
?
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中國存在著一批非法養殖熊場。
?
在非法熊場里,憨厚可愛的亞洲黑熊被剁掉了“手指”,從被抓進來起,就被放置在一個非常狹窄,最高不會超過130厘米的籠子里,這往后的幾十年里,它們將在這里度過暗無天日的生活。
?
解救受傷昏迷的黑熊(素材來自救護中心)
央視曾經播出過熊場里的畫面,一頭熊的頭骨上滿是疙瘩,頭部和身子完全不成比例,四肢蜷縮,熊掌潰爛,新舊傷痕互相交疊,令人觸目驚心,不忍直視!
?
原來,這頭小熊5年前被囚禁,就再也沒有被放出來,小熊3個月時就已經和籠子一樣大了,當肩部把籠子撐滿時,頭和腿還在長,當頭把籠子撐滿時,頭骨還順著籠子縫隙繼續長,四條腿彎彎曲曲伸展不開,最后在痛苦中,長成了畸形的樣子。因為腳掌一直踩在鐵欄桿上,早就被磨破了皮,骨頭也深深地陷進去。
?
被非法獵捕的黑熊(素材來自救護中心)
為什么黑熊要被這樣殘忍對待?因為它們在熊場主眼里是賺錢的工具,熊掌、熊皮、熊肉、幼崽,都能換錢。機器只要活著,就不需要花費多余成本“維護”。
?
他們不會在乎黑熊作為一個生靈是否會疼痛,甚至連水和食物都不能保證充足。
?
熊常年被關閉在這樣的環境中,在遭受身體折磨的同時,它的精神也已然崩潰。
?
為了緩解壓力,連翻身都困難的黑熊只能通過咬鐵欄桿或用頭撞擊欄桿來進行發泄。因為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黑熊都在用力咬,所以它們的牙齒大都爛掉了。
解救黑熊的畫面(素材來自救護中心)
高額的利益,催生著人類無邊無際的貪欲。偷獵、盜獵、買賣、走私……人心在欲望中被放逐,而黑熊淪為了這場金錢買賣中的奴隸。
人類救贖
?Human salvation??
當黑熊在遭受無盡折磨時,一個英國女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
1993年,謝羅便臣背著雙肩包,坐在前往廣州郊區的大巴上,窗外倒退的青山綠水,讓她覺得不虛此行。她不會料到,幾個小時后,她的人生將迎來一場巨變。
?
工作人員在為參觀熊場的游客講解
車子停在一家養熊場,導游組織游客游覽參觀。同行的游客興致勃勃地挑選黑熊制品,謝羅便臣對此不感興趣,獨自游覽時不經意間走進了養熊房。
?
眼前的景象讓她震驚:黑暗里,低吼、咆哮、骨頭與籠子的撞擊聲,仿佛變成了千萬根銀針,扎得她毛骨悚然。
?
突然,她覺得肩膀被輕輕拍了一下。一回頭,竟是一頭母熊從籠里伸出前掌搭住她的肩。本能的,謝羅便臣一下子握住了熊爪,母熊也輕輕地捏了捏她的手心。對視中,“它的目光刺穿了我的心。”
?
當時,謝羅便臣已是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顧問。這次邂逅被她視為“一生中接受到的最強烈的信息”。
?
黑熊正在被蠶食健康與自由,她試圖讓脫軌的世界盡數歸位。
正在休息玩耍的黑熊(素材來自救護中心)
一個人背著雙肩包四處演講、辦展覽、募捐。來來回回的人群中,她站的筆直,目光堅韌,奮力呼號。因已在國際愛護動物組織工作了11年,她的呼喊迎來眾多同好者的回應。
?
1998年,她在香港正式創辦了亞洲動物基金會,兩年后,在成都設立黑熊救護中心。
?
那年七月,她與四川省林業廳簽訂了一項歷史性的協議——釋放500只生活在條件惡劣的成都養熊場中的黑熊,并且將為徹底淘汰養熊業而共同努力。
?
黑熊救護中心建成后,飼養員、維修人員和園丁大多都是從附近村子里聘請的,而獸醫和志愿者,很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名牌大學生。
謝羅便臣和莫文蔚(圖片來自亞洲動物基金微博)
為了讓黑熊開心,他們搭起了草架、竹床、秋千,建立游泳池,荷塘等游樂設施。
?
在和黑熊的接觸過程中,連性格都摸得一清二楚,他們把趣味相投的熊安置在一個熊舍里。
?
他們給熊孩子們都起了名字,甚至清楚地知道哪只熊愛吃棉花糖,而哪只又愛吃臭豆腐。
?
他們每個人都把熊當作自己的朋友或者孩子,盡心盡力地照顧它們,希望受過傷害的黑熊能夠變得開心自在。
為黑熊做檢查和治療
拒絕親昵
?Refused to intimacy??
但是,受過傷的黑熊,卻不那么容易重新面對新生活。
?
來基地的黑熊都是被大卡車運送過來的,當工作人員滿懷期待地將熊放歸到這片樂園時,發現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會在旁邊的水泥地徘徊,不敢跨步向前走向草地,有的甚至不愿意從熊舍走出來。
?
原來這些熊被困在籠子里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草地對于它們而言太過陌生,太過奢侈。對于突然改變的環境,它們覺得不安,甚至有的熊害怕陽光與綠草。
?
剛來基地時性格暴躁的黑熊
這樣的現象讓人心酸,這讓救護中心意識到將熊救回來并不意味著工作結束。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讓熊安享晚年。
?
安享晚年的第一步,就是盡量避免人類和熊的接觸。就連飼養員都要注意,否則怕熊對人產生依賴。
?
在基地的熊,幾乎都有一個習慣,會對著欄桿不停地搖頭。因為曾經被囚禁時,搖頭是它們在籠子里唯一的活動。更糟糕的是,它們的嗅覺和大腦都已經退化。
?
離開熊舍出來活動的斷爪黑熊
為了矯正熊的行為,工作人員會將蜂蜜、水果藏在山洞或者木樁上,讓喪失覓食能力的熊訓練它們的嗅覺和大腦。
漸漸地,黑熊從剛來時的小心謹慎,變得活潑自在,甚至興致來了,調皮的熊還會追逐嬉鬧。
?
癱在水池邊,爬到樹上發呆,嗅著鼻子找蜂蜜,這些被囚禁了數年時間的黑熊寶貝們,終于活成了熊的樣子。
?
在池塘里玩水的黑熊
但遺憾的是,因為被關的時間太久,身體受到摧殘,沒有野外生存的技能,它們已經都無法回歸到大自然。
?
在這二十年間,每只熊死去,基地都會為它們建立墓葬,設立紀念館。我們拍攝時恰逢清明節,我們注意到工作人員會來給照顧過的熊孩子們獻花。
?
獸醫護士在逝世黑熊墓前
如今,這里的工作人員已經救助了286只黑熊。他們早已把這里當作家,把黑熊當作自己的孩子。
?
但是對于未來,他們最大的希望是,這個基地可以不再接收熊。因為沒有買賣,黑熊就不會被殘害。對于黑熊來說,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歸宿。
?
這么多年,也曾有人質疑過他們:為什么救熊而不去救助貧困的人?幫助黑熊有什么意義?
?
我想,借用《動物世界》里的旁白來回答最好不過:人類并不是萬物的統治者,而是萬物中的一員。動物會流淚,會歡笑,保護好他們,別讓人類成為最孤單的生命!
導演/?王界文
攝影/?朱昭宇 伊吉林
策劃&文案/?楊萌萌?張怡
混音/?王宜謙
制片/?孫娟?白陽?
—— 最近大家都在看 ——
(點擊下面的圖片就能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