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高溫模式已至,“解暑利器”依仗高科技: 新建14公里電纜隧道,帶領鄭州邁入高壓電纜供電時代

          2019-06-0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一進入6月,老天就來了“下馬威”,接連幾日遭遇38℃以上高溫,甚至成為今年全國第一個邁入40℃+的省會城市。

          夏季高溫,作為“解暑利器”的空調離不開電力供應。連日來,鄭報全媒體記者跟隨國網鄭州供電公司,探尋“解暑利器”背后的高科技。

          地下電纜隧道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鄭州的變化日新月異,老鄭州人都記得,在西站路曾經有片線桿林立的高壓廊道,現在,曾經的高壓廊道上空清清爽爽,這些線桿都跑哪兒去了?

          “都接入隧道,地下的悄悄干活去了。”國網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主任靳巍介紹,曾經的西站路有大片的高壓廊道,在金水路拓寬改造時,一并進行了改造,修了地下隧道,在國網鄭州供電公司供區內,高壓電纜長度已達507公里,隧道長度為75公里,排管長度為123公里。

          進入夏季,用電負荷增大,電纜也容易出故障,那么長的隧道,誰去天天巡查?

          這時,靳巍顯示了一套高科技——電纜隧道無人巡檢系統。這是國內首個集智能巡檢機器人、電纜及通道在線監控、VR可視化于一體的地下電纜隧道管理系統。

          到底有多神奇?

          在電纜運檢監控室,隨著工作人員手指靈巧的敲動,隧道內的電纜的畫面呈現在眼前,360度無死角。除了畫面,這套管理系統“觸覺”“嗅覺”都很靈敏,隧道內的溫度、濕度、氧氣、液位(水位)、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氫等指標,均出現在大屏上,實時顯示,并進行實時傳輸。

          除了西站路地下的隧道,南三環、紅旗變電纜隧道也是一覽無余。紅旗變隧道、南三環隧道,實現了機器人巡檢。

          靳巍說,無人巡檢系統利用各類先進的前端采集設備替代人的感官,用智能分析平臺替代人的大腦,分析判斷電纜隧道內各類設備和數據的具體情況,具有全視野、全覆蓋、全智能的特點,讓人工智能替代人工作業成為可能。

          據國網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主任靳巍介紹,隧道監控的監控覆蓋率達到了60%。

          鄭州市區進入高壓電纜供電時代

          監控很是高科技,現場情況到底如何?

          鄭報全媒體記者也進入西站路隧道進行實地采訪。

          從高高的臺階一路走下,來到地下15米的西站路電纜隧道,隧道內看似安安靜靜,空無一人,一舉一動卻都被24小時實時記錄下來。

          在粗壯的黑色電纜下,一條細細的紅色電線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干啥用的?

          “一個隧道內,有很多根電纜。假如有一根電纜出現故障發熱,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會造成嚴重后果。有了這根光纖,可以做到適時測溫,并即時傳到監控中心。” 國網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電纜運檢班班長閆迎勝說,以前,靠人工巡檢,背著紅外測溫儀,對隧道內所有電纜接頭進行測溫,一次巡檢大概數個小時,隧道長的話,甚至要花一天時間;而現在,每根電纜都和一根光纖“綁定”,電纜的溫度通過光纖測溫,實時反饋到監控室,一旦某處溫度異常,則表示該處存在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會立即著手安排檢修。

          電纜隧道內有積水井,積水到達一定高度時,系統會自動抽水,保證水位正常。

          對于電纜隧道出入口,還設有自動報警裝置。只要有人進入,監控中心就會響起警報聲,監控中心遠程確認對方的身份后,才會“放行”,防止人員入侵,發生盜割電纜的情況。

          新建14公里電纜隧道

          鄭州將邁入高壓電纜供電時代

          靳巍表示,電纜隧道無人巡檢系統將持續完善,以后要進一步整合大數據分析處理功能,提升電纜設備狀態管理及壽命管理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鄭州電纜建設的步伐也越發迅捷。

          目前,在鄭州市西四環的工地上,一群電力工人正在電力隧道中不分晝夜地敷設近200盤高壓電纜,每盤電纜長度約400米,電纜直徑約有15公分。

          該工程為新力電廠搬遷工程,是鄭州市藍天保衛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實施后,位于鄭州市西郊秦嶺路的新力電廠剩余的幾個發電機組將徹底停機,鄭州市空氣環境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該工程新建的14公里電纜隧道,將對鄭州對西區帶來巨大影響。該工程完工后,標志著鄭州市區進入高壓電纜供電時代,架空線路將逐漸遠離市區;另外,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供電通道正式打通,新建變電站可提前送電,為運動會提供可靠的供電保障。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申永濤 韓彥 文/圖

          分享到: 編輯:張瀟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