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二月二,龍抬頭,鄭州上演“四龍戲珠”

          2021-03-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驚蟄過后,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二月二,龍抬頭”的俗語。

          二月初二也就是3月14日下午,鄭州的風箏愛好者在市文聯、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組織下,來到空曠的草地上,放起了單條長達三四十米的巨型龍頭風箏,寄托上新的一年風調雨云順、五谷豐登的美好寓意,吸引了眾多市民的觀看。

          據了解,風箏文化是群眾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兼具娛樂休閑和競技比賽雙重屬性,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參與熱情高的一項活動。

          相傳東周時期,墨子以木頭制成的木鳥,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子的風箏材質;蔡倫發明紙術后,坊間又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目前鄭州喜歡放風箏的人很多,大多是業余愛好,專業的、玩出名堂也不少,主要是特技風箏、夜光風箏、傳統大型風箏。而軟體風箏、立體大風箏,由于鄭州氣候特點,發展緩慢。”鄭州市民協副主席、中原民俗風箏表演團團長邢廣連介紹,鄭州地區的風箏種類以硬翅、軟翅和串類為主,而串類風箏,是以空中長龍風箏具有代表性,分大中小三個尺寸,大的上百米,能同時表演“二龍戲珠”“六龍鬧海”等大型表演,極具趣味性和觀賞性。

          巨龍風箏騰飛的火熱場景,也吸引了周圍群眾聞訊趕來觀看。

          邢廣連作為近幾年活躍在風箏文化領域的帶頭人,說起鄭州的風箏隊伍如數家珍:“今天全市玩風箏的高手幾乎都來了,這是展示鄭州風箏隊伍實力的機會。”邢廣連透露,目前還有風箏藝人正在創作鄭州題材、黃河文化題材的大型風箏。

          “風箏放飛是群眾性活動,參與度高,季節性強,希望通過民協這個平臺,能把鄭州的風箏人才凝聚起來。”鄭州市文聯副主席楚彥凱楚表示,要想把風箏藝術節當成鄭州的一個文化項目,變小為大,變分散為集中,還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要做,市文聯將進一步團結聯系群眾,發揮各自的特長和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和藝術,豐富鄭州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鄭報全媒體記者 左麗慧 /文 馬健 /圖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安學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