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每個人都是親歷者和見證者。
我們是記者,和萬千醫護人員、志愿者一樣,我們以筆為槍、以相機為炮,沖鋒在疫情最前線,用鏡頭銘刻疫情下的人和城市,用文字記錄疫情下的溫暖與感動。
我們也是這個城市的1260萬分之一,也會遭遇隔離、封控。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本報記者的“封控區日記”,用文字、圖片和視頻展現封控區的日常,展現每一個溫暖的瞬間,也以此感謝疫情之下千千萬萬的逆行者,感謝每一個與疫情抗爭的你。
這是座勇敢的城市,這個城市因你而更加勇敢!
疫霾散去,城市歸來,我們再相見!
今天是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一位居民在小區內跑步鍛煉身體。
2021/8/8? 星期日
多云轉小雨? 25℃-34℃
值不了的夜班
自從選擇了記者這個職業,就沒有了加班的概念,在大家的腦子里,24小時都在備勤,遇突發事件,隨時出發,誰讓自己是個新聞工作者呢?近半個多月,半夜1點左右出了兩次采訪,一次和災情有關,一次和疫情有關。
先是暴雨引發的災情,隨后又是猝不及防的疫情,為了能夠讓采訪反應更加迅速,報社排了一個“非常時期”的應急值班表,要求夜間必須在單位值班,按照這個值班表,今天是我的夜班。
排值班表的時候好好的,現在出不去了!沒有辦法,頂上去的弟兄,你們辛苦了。
打開朋友圈里,零點前后還能看到領導布置安排工作,還能刷出剛剛更新的通告、海報,記者采訪群里,還會不停地蹦出大家從采訪現場發回的稿件,凌晨2點還收到報紙版面編輯打來電話核實新聞信息,大家都在忙。
我不是個工作狂,我也不想半夜出去采訪,但是這個時候,感覺自己脫離了隊伍,總有些不安心。
一位居民在小區內鍛煉身體。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