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一大早,紫辰路公交站候車區便排起了候車的長隊。幾分鐘后,一輛13路公交車緩緩駛進站臺。車輛停穩后,前后兩道門打開,乘客依次從前門上車,后門則陸續走出下車的乘客。?
公交小車廂,匯聚城市大文明
“請大家佩戴好口罩,掃碼乘車。”在車長的提示下,出門買菜的于阿姨隨著乘車隊伍走上了公交車,這時車廂內已經沒有空位。
“您坐這里吧!”循聲望去,一位年輕人起身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于阿姨。“謝謝你,小伙子!”于阿姨連忙向讓座的年輕人道謝。
排隊乘車,為老幼讓座,這樣的溫馨一幕在鄭州的各個公交站臺與公交車廂內成為了常態。
“現在的公交車不僅干凈整潔,還冬暖夏涼,大家尊老愛幼、相互禮讓,鄭州的文明城市建設效果確實好。”作為一名老鄭州,于阿姨不僅經歷了鄭州城市文明的變化,也享受到了文明城市的建設成果。?
作為鄭州城市的流動窗口,鄭州公交在為乘客們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更承擔起展示、傳遞城市文明的功能。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讓你我的文明素養與城市文明共同成長” ……在南三環沿線,在外出散步時通過公交站臺與公交車身上的公益廣告教孫女識字成為了王大爺的生活日常。
“許多公交站臺與公交車身都有公益廣告,整潔又美觀,這樣學習不光能教孩子識字,也能無形中提升孩子的文明涵養,何樂而不為呢?”除此之外,在鄭州公交6000余輛公交車廂內,都在醒目位置張貼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文明宣傳海報,讓乘客在乘車過程中便能感受鄭州這座綠城的文明與涵養。?
家住賀江路紫云路的小夏像往常一樣,在樓下簡單用過早餐后,直接搭上B10路公交車前往單位上班。在一處斑馬線前,車長緩緩地停穩公交車,并揮手示意行人先行,行人也紛紛揮手回應。這溫情的一幕,讓小夏心里覺得暖暖的。
“文明不單單在車廂里,也在公交行駛的路途中。”
近年來,鄭州公交實行“321”禮讓法,所有公交車輛在距路口約30米處,瞭望路口情況,開始減速。
距路口約20米處,近距離觀察路口情況,發現有行人或非機動車橫穿道路,車速降至每小時20公里以下。
距路口10米處,再次觀察確認路口情況,對正在橫穿道路的行人或非機動車主動禮讓,車速降至每小時10公里以下,隨時做好停車讓行準備。當有行人通行斑馬線時,公交車長會停車禮讓,嚴禁從行人身前搶行。
在鄭州公交的引領帶動下,更多群體和個人積極行動起來,全社會形成文明有禮、文明有序、文明有我的良好風尚,全面推進鄭州文明城市建設。
文明是乘車前的排隊等候,文明是乘車時的相互禮讓,文明更是斑馬線前耐心的等候,在綠城鄭州,文明之光映射于十米車廂內,折射出城市大文明。
鄭報全媒體記者張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