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鄭州圖書館獲悉,“天中講壇”《這里是河南》系列講座第十二講《孔子與周游列國中的河南》將于本周六19:30舉行。大家可通過鄭州圖書館訂閱號、鄭州文旅云等平臺在線收看。
孔子的一生跟河南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學家根據古籍中的記載推測,孔子的祖籍在河南夏邑,就是春秋時的宋國栗邑。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縣,其先宋人也”,這里的宋就是現在的商丘夏邑縣。除了祖籍在河南,孔子一生中的最重要的大事更是離不開河南,那就是“周游列國”。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時年55歲的孔子帶著他的學生周游當時的許多國家,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希望得到重用,他們的行程幾乎全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現如今大致路線曲阜—菏澤—長垣—商丘—夏邑—淮陽—周口—上蔡—羅山,然后原路返回。
周游列國的經歷對孔子的思想形成有哪些重要作用?孔子在周游列國時都去了河南的哪些地方、發生了什么事、遇到了哪些人?那時候的河南,又是什么樣?本周六19:30,著名歷史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李山將為我們講述孔子周游列國的精彩故事。
據了解,李山在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詩經》等方面頗有研究。多次在央視“百家講壇”講《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詩經》以及做客央視“文明之旅”等專題節目。出版學術專著《中國文化史》《詩經析讀》《西周禮樂文明的精神建構》;人物傳記《孔子》《牟宗三傳》;歷史讀物《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有聲有色說紅樓》、《講給大家的詩經》一輯二輯等。
鄭報全媒體記者 成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