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報道截圖
《鄭州晚報》報道截圖
風正時濟揚帆起,擊鼓催征開新局。
佳節剛過,早春伊始,在鄭州臨空生物醫藥園河南東富龍醫用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十萬級無塵凈化車間里,身著防護服的技術人員正嚴格按照流程生產疫苗培養液的包裝材料;在北斗產業園內,13條SMT貼片生產線和整機組裝生產線同時作業,800余名一線人員服務生產;富士康鄭州產業園春節期間不停工,近10萬工人持續在生產線上忙碌……這些對于運輸時效有著極高要求的生物醫藥和精密電子產品走下生產線后,將借助“空中絲綢之路”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下游生產企業或消費市場。
樞紐優勢催生產業優勢,鄭州居“天下之中”的區位優勢和樞紐建設賦予的乘數效應正在日益凸顯。航空港實驗區臨空經濟蓬勃發展,經開區積極培育中歐班列產業集群,上街區則瞄準了通航之都的建設目標,大批新興產業加速聚集,并不斷擴充產業鏈條,讓鄭州這座內陸城市煥發出連天接地、買賣全球的澎湃活力。
臨空經濟: 催生一座航空新城
在鄭州城區南部,以鄭州機場為核心,一座航空新城正在拔節生長。經過9年的探索實踐,航空港實驗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為主導、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集聚區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對優化全省產業結構、帶動全省對外開放、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航空港實驗區圍繞航空物流、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謀劃實施“2+8”千百億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即聚焦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商貿會展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半導體、智能裝備、新型顯示、新基建、航空物流、跨境電商等8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瞄準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每個產業集群鎖定一到幾家頭部企業,全力推進產業培育,初步形成“高端引領、多點支撐”的發展態勢。2021年,航空港實驗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72.8億元,同比增長12.1%;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達4174.5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完成4110.5億元,增長31.9%;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5000億元,達5245.6億元,同比增長17.9%。
“航空港實驗區最核心的優勢就是樞紐優勢。”航空港實驗區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區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機場、高鐵南站“雙樞紐”建設,實現1+1>2集合效應,持續鞏固提升樞紐優勢。同時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緊緊圍繞富士康、超聚變、比亞迪三大項目,制定產業圖譜,實施鏈式招商,爭取每個項目簽約3家以上產業鏈企業。
中歐班列:帶動外向型產業集聚
今年1月14日至29日,3列滿載液壓支架、采煤機等煤礦裝備的“鄭煤機整車專列”陸續啟程,開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鐵路目的站。鄭煤機集團是出口俄羅斯最多煤機裝備的企業,中歐班列(鄭州)此次開行的重型貨物整車專列,不僅幫助鄭煤機集團大幅縮短國際貨物產品交付周期,還對企業未來布局海外產生積極影響。
據介紹,依托轄區內的“陸上絲綢之路”,經開區堅持走好“樞紐+開放”之路,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助力河南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中歐班列(鄭州)相繼開通宇通機械設備和鄭煤機出口專列、跨境電商專列、糧食專列等特色班列,為轄區企業產品外運提供運輸定制服務,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經開區將錨定“打造全國內陸開放型經濟先行區、打造樞紐經濟先行區、打造中歐班列樞紐城市”三大目標,構筑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為河南加快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服務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動力。建立“跨境電商+產業集群”高效合作機制,孵化扶持一批工業類跨境電商企業,開展工業領域跨境電商,實現優勢互補,成果互享。完成鄭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綜合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一站式服務,不斷優化“班列+”集結體系,加快培育以國際性戰略企業為帶動、全產業鏈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支持國際貿易、多式聯運、物流園區等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集結中心,積極吸引大型物流企業的運營中心、結算中心、分撥中心、區域性總部以及網商、電商、貨運貨代、物流金融、物流研發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
通航產業:加快通航與文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利用鄭州的區位優勢以及上街機場的資源優勢、基礎設施優勢、產業和人才優勢,鄭州著力培育通航產業。
瞄準通航之都的建設目標,上街區持續發力。
基礎設施建設上,上街機場2019年7月獲取河南省首個A1類通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是目前公認的國內規模最大、條件最好的通航機場之一,可保障波音737-700等C類客貨機和公務機順利起降。在產業發展上,上街區打造了從組裝試飛到整機制造,從飛機維修到飛行服務,從飛行培訓到低空旅游的通航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已舉辦四屆的鄭州航展影響日益擴大,鄭州通航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提升。作為首批國家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鄭州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現已入駐通航企業70多家,機隊規模突破100架,通航在應急救援、環保監察、低空旅游等領域的服務應用不斷深化拓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航產業“河南樣板”,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
下一步,上街區將以全球視野、戰略思維推動“通航+制造”“通航+文旅”,進一步提升通用航空對于城市發展的貢獻度。圍繞通航制造、運營、服務三大板塊持續發力,支持河南三和等企業加大工業無人機、自轉旋翼機等產品研發力度,加快中航材大型飛機維修基地、河南省航空應急指揮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深化通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應急救援搶險、農林氣象作業等領域的應用,切實完善通航全產業鏈發展;站位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加快通航與文旅的融合發展步伐,策劃開展“空中旅游看河南”低空旅游等活動,打造沿黃旅游精品線路;早日開通上街機場至周邊省市空中通航快線,認真謀劃鄭州航展以及區域性、國際性航空運動賽事,不斷擴大國家中心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子明 李穎 聶春潔 王譯博 武建玲/文 馬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