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河南省消協個人信息保護現狀調查報告出爐 ?近半消費者表示信息遭到泄露

          2022-03-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成為消費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

          我省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如何?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者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主體責任和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昨日,省消協發布《個人信息保護現狀專項調查報告》,對相關問題予以披露。

          據了解,本次調查采用攔截式訪問與網絡調查相結合,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河南省城鄉常住居民,以中青年為主,調查樣本覆蓋我省18個省轄市,共完成3017個樣本。

          調查顯示,超半數被訪者知道《個人信息保護法》已通過并實施,消費者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滿意率為73.9%,近半消費者表示個人信息曾遭到泄露。

          絕大多數消費者注重個人信息保護

          調查顯示,消費過程中需要提供個人信息時,95.9%的人采取過措施保護個人信息,主要方式為“用戶注冊時謹慎填寫真實信息”“定期更改密碼或設置復雜密碼”“快遞單、刷卡POS單、銀行業務回執單等不隨意丟棄”“不在網吧等公共場合的電腦上輸入賬號信息”“不在社交軟件上發布火車票、飛機票、護照、照片、日程、行蹤等信息”“不使用公共場所未加密的WIFI,不安裝來路不明的App等”方式來保護個人信息。

          針對辦理或使用各種服務前的安全隱私協議羅列的需采集個人信息條款,多數消費者會對比實際收集的個人信息與安全隱私協議條款的一致性,占比為63.4%。

          72.9%消費者表示會進行選擇性填寫信息

          調查中,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者在利用個人信息時應當主動告知,約占85.5%。

          隨著廣大消費者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的提升,經營者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征集過程越發規范。調查顯示,71.7%的消費者表示經營者在征集個人信息過程中明確告知收集信息的目的、用途。?

          在生活中或者網站、社交平臺上被要求填寫個人信息時,72.9%的被調查消費者表示會進行選擇性填寫,12.2%的消費者表示會填寫虛假信息,僅有10.5%的消費者表示會全部真實填寫。

          近半消費者表示信息可能泄露過?

          調查顯示,46.2%消費者認為自己的個人信息可能有泄露過,30.5%消費者認為自己的個人信息一定有泄露過過。在“出現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消費者中,消費者或其身邊的人會“因個人信息泄露接到廣告或騷擾信息”的占比最多,為89.4%;其次是會“收到違法、詐騙信息”,占比為57.2%;“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個人賬戶密碼被盜”的消費者或其身邊的人有20.6%,“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隱私泄露,名譽受損”的消費者或其身邊的人有14.8%,“因個人信息泄露遭受財產損失”的消費者或其身邊的人有12.9%。

          “信息的非法售賣”造成個人隱私泄露

          根據調查數據,認為“信息的非法售賣”會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的消費者最多,占比為66.5%;52.9%消費者認為“隨意丟棄快遞單號、銀行賬單等”會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52.0%消費者認為“病毒軟件的非法竊取”會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47.8%消費者認為“在網絡上或線下活動隨意填寫真實的個人信息”會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42.5%消費者認為“隨意安裝來路不明的軟件、使用公共WiFi或電腦等”會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

          運營商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成為消費者的困擾? ? ?

          調查表明,在日常工作、學習和消費活動中,41.3%消費者偶爾遇到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的情況,18.2%消費者經常遇到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的情況。

          消費者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的情況主要為: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本次調查有35名消費者提到移動,“運營商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經常收到營銷短信或電話”成為消費者的困擾;各類社交生活類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有45名消費者提到淘寶,56名消費者提到拼多多,24名消費者提到美團,19名消費者提到抖音;招聘求職、教育機構等平臺,25名消費者提到招聘求職平臺,63名消費者提到教育培訓機構,消費者對各類平臺過度收集家庭成員、住址、收入狀況等個人信息表示了擔憂;房產中介、銀行、保險公司等組織機構,121名消費者提到房產中介,76名消費者提到銀行,42名消費者提到保險公司,消費者表示機構過度收集的個人信息,導致經常收到辦卡、賣房、賣保險等信息騷擾。

          個人信息泄露并造成影響 近六成消費者會選擇報警

          調查中發現,如果發生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并造成影響,選擇向公安機關報警的消費者最多,占比59.5%;其次是通過電12377、網站www.12377.cn等向國家網信辦舉報,占比37.3%;36.2%消費者會尋找和聯系信息泄露源,要求其依法依規采取消除影響、經濟賠償等措施;12.5%消費者會通過網絡抨擊、曝光等形式處理;12.4%消費者會向法院起訴;7.2%消費者會采取其他方式處理;還有14.0%消費者不知道怎么處理或沒辦法處理。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愛琴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