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時隔7天的鄭州重新煥發活力,這是鄭州速度、鄭州力量,背后更是無數人的堅守和付出。
有人生活恢復常態,有人還在封控區堅守。
當城市靜下來,咫尺灶臺,那跳動的火焰足以撫慰人心,讓居家隔離更有“底氣”。
27平方公里的封控面積,385個封控小區,近56萬服務燃氣用戶量,8910余筆充值繳費,180余次線上補卡、線下送卡,在防疫一線的7天,燃氣人起早貪黑,主動扛起責任與使命,全力保障燃氣供應服務不間斷,提交了這樣的“戰疫”答卷……
封控區內,上門充值8910余筆
5月4日以來,隨著鄭州疫情防控形勢變化,二七區再次成為本輪疫情的重點區域。而鄭州華潤燃氣淮河路客服中心則處于這場疫情最嚴重的二七區封控區的正中心。
面對轄區39.6萬戶燃氣居民用戶,和其他鄭州市區8個營業廳一起,他們同樣選擇了堅守。
“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們總是第一時間出現,把卡送到我們手里,謝謝小伙子!”5月8日,家住二七區京廣南路潔云里小區的李老先生家中燃氣卡不慎丟失,因封控無法外出,淮河路客服中心在得知情況后一邊安排專人電話聯系用戶,一邊通過微網廳上傳補卡資料進行線上辦理,縮短流程快速制卡,并安排“潤燃”牛師傅黨員先鋒隊隊員王富軍第一時間將燃氣卡送到用戶手中。當拿到燃氣卡的那一刻,老人對王富軍一個勁地揮手致謝。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淮河路客服中心逆行出征,主動出擊,組成多支黨員突擊隊逆行而上,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搶維、保供“疫”線,千方百計確保封控區用戶的用氣正常和安全,保障繳費充值、線上補卡補氣、24小時搶險維修等業務的正常進行。
封控期間,鄭州華潤燃氣的黨員骨干、前臺姑娘們手持自助充值機,主動走到卡點、走進封控小區門口,將圈存設備送進封控社區,共為封控區用戶充值8910余筆。
數字化力量筑牢“安全供氣防控墻”
每天巡檢4000余公里道路管網,排查閥井5000余座,巡查工地300余處,從鄭州按下“暫停鍵”開始,每一個管網衛士、每一個數字的背后,都是他們扛在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為保障疫情期間管網安全,鄭州華潤燃氣的巡檢工早早就做完核酸,開始了一天的巡檢任務,對管網設施是否有漏氣現象、管網設施運行壓力狀況進行細致排查,并檢查是否有交叉施工痕跡,確保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封控區內常規巡護無法進入,怎么辦?答案是換種方法,數字化手段時時監控到重點區域。
疫情期間,鄭州華潤燃氣“管網衛士”利用在重點調壓設施上加裝的207個遠程智能終端布點,借助信息化監管平臺,對醫院、學校等封控區內重點單位的調壓設施進行遠程數據監控,通過分析預判,及早介入維修維護,用數字化力量筑牢“安全供氣防控墻”。
燃氣搶修逆行出險
“家里廚房有氣味”。5月9日上午,二七區苗圃街19號院一用戶來電稱懷疑燃氣泄漏。當得知該用戶為居家隔離“紅碼”人員,值班人員一邊告知用戶安全注意事項后,一邊聯系用戶所在社區協調開門入戶事宜。
在社區的幫助下,淮河路客服中心張朝生、劉廷兩名搶維修工隨即穿戴好防護用品上門進行搶險維修。經檢漏儀檢查燃氣設施,發現不漏氣,為安全起見,張朝生和劉廷又用肥皂水對用戶家所有燃氣設施進行細致檢查,在確保無漏告知安全事項后方才安心離開。
“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只要確保用戶安全,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張朝生由衷的說。
像張朝生這樣一直奔忙在燃氣搶險第一線的黨員、員工還有很多。據了解,為保證居家抗疫人員安全用氣,鄭州華潤燃氣全體搶險搶修人員24小時值班在線,全力守護著千家萬戶灶前的那一抹“藍”。
脫了“藍衣”穿“紅袍”共戰疫情
“來來來,搭把手,固定一下帳篷!”5月9日清晨,綿綿細雨讓城市多了一絲寒意。經五路32號院小區位于經五路客服中心附近,在小區的核酸檢測現場,當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撐著一把雨傘為醫護人員遮雨時,“潤燃”牛師傅黨員先鋒隊隊員楊廣勝特意從客服中心搬來帳篷、桌椅,不一會兒,一個臨時愛心雨棚就搭建好了。
像楊廣勝一樣參與社區志愿隊伍不止他一人,“潤燃”牛師傅黨員先鋒隊隊員就地轉崗,脫了“藍衣”穿“紅袍”,全面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很多牛師傅們白天堅守在燃氣服務第一線,保障所站應急搶險服務保障等工作,晚上在小區門口值班,提醒社區居民不要外出,嚴格小區出入管控。
“只要我們大家堅定信心同舟共濟,一定能戰勝疫情,疫后鄭州會更好”楊廣勝說。
動態零,藍衣為甲,“疫”線黨員先鋒隊用實際行動彰顯使命與擔當,待到“疫”情退卻,春暖花開總會有時。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海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