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賽華 經開時報 楊勇?通訊員?王姍姍 文/圖
5月鄭州的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為了能第一時間將病毒圈住封死撈干撲滅,實現盡早清零,經開區明湖辦事處的黨員干部、社區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等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核酸檢測、為居家隔離人員上門服務、樓院卡點值守、小區內巡邏宣傳等,他們的身影遍布在轄區內的大大小小的角落中,他們用堅韌、勇敢、無私的精神為群眾們豎起來一道隱形的保護墻。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
“各專班中藥藥劑都領走了嗎,注意分類發放,今天早上送來的收納箱,要保證一戶一個,放在各戶的門口,同時提醒居民不要拿到家中。”“今天早上分來的醫護人員的飯都送到位了嗎?還有哪個點位不夠,給我報下,我這邊協調。”在格林社區的辦公室,明湖辦事處主任助理王營一邊接著電話,一邊往群里發信息,手邊的資料堆了一大桌,從3月底經開區突發疫情后,他就一直堅守在社區,部署核酸點位、協調醫護人員、社區社會面防控,他每天吃住都在這里。恒大綠洲一期發現陽性病例后,王營更是24小時守在了社區,從早上給各個專班分發物品、到點安排工作人員吃飯休息、聯系安排醫護上門做核酸檢測、給各個樓棟分發物資、安排人員進行消殺、晚上召開會議復盤今日工作安排下一天事項,他事無巨細地統籌著各項工作,保障著整個指揮部的后勤工作。經常晚上了,他還在接著居民的咨詢電話,告訴他們怎么樣轉碼,怎么樣報備,一整天一頓飯、一口水已是常態。正是有了這個“大管家”、“參謀員”、前方奮戰的同志們才毫無后顧之憂。“沖鋒陷陣”的是勇士,但在后方保障的亦是英雄。
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 工作重擔牢牢擔
趙金龍作為明湖辦事處中煙社區疫情防控主要負責人,他的身影格外顯眼,他勤勉踏實、默默付出,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位新時期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風采。當有人問他:“你負責疫情防控這么久,有沒有覺得煩躁?”他微微一笑說:“疫情防控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一種情懷,只要能守護好群眾的生命安全線,我辛苦一點又算什么呢。”他積極響應投身一線,連續兩個多月,絲毫沒有一點放松。在對待重點人員管控中,積極做到及時管控及時隔離,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周到服務;在對待居家隔離人員工作中,注重優化工作方法,及時做好人員心靈疏導;在核酸檢測時,無論有多晚,他都會及時領取物資并發放至檢測卡點,確保檢測工作有序順利進行。在對待交辦的工作時,他24小時隨時待命,遇到緊急情況及時趕赴現場。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社會工作者的高貴品質,展現了對群眾高度負責的勇敢擔當和新時代優秀青年的正面形象。
機關企事業黨員就地“轉崗”變成“疫”線志愿者
“我報名”“社區有啥需要幫忙的,說一聲!”黃曉強來到東風社區報名參加志愿者。上午7點45分到崗,他卻早早的來到社區報到,等著分配崗位。今天他的崗位是負責指引做完核酸檢測的人員,離開現場,盡快返回小區。標準的動作“請”這個手勢,短短幾分鐘,重復幾十次。“今天做核酸好有秩序,感覺好溫馨”,一個居民這樣說道。他和11名隊員,屬于河南中煙雙報到黨員,他們在鄭州市發布73號通告后第一時間到東風社區組成黨員突擊隊,就地轉崗變身志愿者,每天早上早早到崗等待分配任務,或維持秩序、或送菜送藥、或入戶登記、或樓院卡點值守。“請您這邊走,做完核酸檢測及時回小區”“小朋友,口罩戴好”“請大家進入小區的時候提前掃碼”“對對對,我們是志愿者,有事了你也可以直接找我們,我們也能幫你解決問題”,金沙湖樓院里到處回蕩著他們的聲音。
退休不褪色 離崗不離黨 余熱映初心
在明湖辦事處亞太社區有著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平均年齡60歲以上,卻“活躍”在疫情防控的一線上,他們就是這群“可愛”的退休老黨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初心和使命。他們堅守在小區疫情防控卡點門督促進小區居民掃碼、測溫、戴好口罩,為小區居民發放臨時出入證,勸導行人正確佩戴口罩,幫助準備核酸檢測場地、組織安排場地警戒線,維護核酸隊伍秩序,幫著社區整理物資,隨處都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同時,他們還利用微信平臺、黨員包戶聯絡群向社區居民宣傳疫情防護措施和相關防疫政策,讓更多的居民懂疫情、會防控,為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是風雨映初心,越是風險越擔當,這些人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個個縮影,在明湖轄區內的各個點位上有更多的人在默默的奉獻和付出,他們堅決扛起了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全力投入到了值班值守、信息核查、物資保障、秩序維護、政策宣傳等工作中,貢獻出自己的防疫力量和方法,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