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晚報》青春·戀曲 | 堅守救援一線27年,鄭州消防員為愛人和城市逆行

          2022-05-2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27年過去,我是和鄭州一起成長,親身感受著城市的發展,見證著城市框架不斷拉大,現在妻子、孩子都在這里,這里就是我們的家。”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專職消防員胡慶良“駕車能上天,下潛會入水”,入伍至今參加各類火災撲救、搶險救援和社會救助4000余起,救出人員達500余人,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優秀士兵3次、紅旗車駕駛員6次。

          從濮陽老家來到鄭州,27年的時間匆匆而過,胡慶良見證著鄭州城市的崛起,也在鄭州享受到了時代的紅利,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也更加努力地沖刺拼搏保衛著這個新家。

          他為所愛的人和城市堅守一線27年

          胡慶良,1977年生,1994年12月入伍鄭州市消防支隊,1997年10月入黨,1998年至2000年在支隊輪訓隊當汽車教練,2001年獲取國際二星級潛水員證,后期曾擔任司機班班長,同時擔負特種車輛曲臂登54米高車駕駛員和水域救援工作。

          2003年夏,京珠高速一處工地發生溺水事故,一名工人在雨后形成的低洼“湖泊”中洗澡時失去蹤影,鄭州市消防支隊特勤大隊趕往救援,胡慶良趕到距事發地上千米的公路就跳下車往現場跑,最終和戰友牽手下潛將落水者救出水面。

          2003年秋,一輛面的帶著乘客沖入七里河,又是他背著沉重的氣瓶下潛摸排,將吊車鋼索成功拴在了面的之上。

          2011年,這名“駕車能上天,下潛會入水”的消防員因服役到年限退出了消防部隊,后來又因為熱愛消防工作和喜歡鄭州這座城市,而重返戰斗崗位成為一名專職消防員,繼續為所愛的事業和所愛的人打拼逆行。

          “城市在發展,高樓林立、道路縱橫,消防救援事業也在發展,營區設施得到了改觀,消防員的工作和生活也有了進一步提升。”胡慶良見證著城市發展給消防救援事業帶來的變化,覺得發展到四環的高架不但給市民出行帶來了便利,也讓消防車的通行速度得到了提高。

          歸屬感和依賴感讓他把家安在鄭州

          胡慶良的妻子現在也在中原區消防救援大隊工作,夫妻倆將家安在了淮河路的一個小區,每年冬天他們會將母親從濮陽南樂老家接來,讓老人在鄭州的家中躲過寒冬的侵襲,天熱了才會將老人送回家鄉的老伙伴身邊,而鄭州到濮陽高鐵的開通將進一步拉近親情的距離。

          “喝的都是丹江水,這里和濮陽的習慣一樣,吃用也都差不多,工作和生活都很合適。”他說,自己和妻子都是中原人,習慣了河南的風土人情,喜歡這里四季分明的季節,在鄭州生活了20多年,對這座城市已經產生了歸屬感和依賴感。

          2011年退役時,親友邀請他和家人到深圳發展,但他堅持要留在鄭州生活,最終將戶口重又遷回了鄭州,當他帶著家人走出鄭州火車站,看到熟悉的街巷和城市燈火,他覺得:“這才是我的家,這才是屬于我的生活節奏。”

          “原來坐9路車,從西到北要穿過大半個城市,現在家門口正在修地鐵,上班出行越來越方便了,我們是享受到了時代紅利。”胡慶良說,鄭州既有CBD也有CCD,廊道和公園把環境變得越來越美麗了,他在這里有愛的人、有屬于自己的房子,能夠為身邊的人繼續拼搏沖刺內心感到的是滿足和充實。

          鄭報全媒體記者 汪永森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