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鄭州市財政穩經濟政策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財政推出的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措施。
今年以來,鄭州市財政按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決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國家、省、出臺的穩經濟政策落實,確保“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一、落實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大力為企業紓困解難
為應對疫情影響及經濟下行壓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市財政切實扛穩退稅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和資金保障的主體責任,加強與稅務部門及各縣(市)區的聯系,通過加強庫款調度,有力保障各縣區退稅資金,截至5月底,全市共辦理留抵退稅退庫270.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留抵退稅退庫124億元,占總退庫規模的45.9%,最短時間內增加了企業現金流,雪中送炭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為減輕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負擔,市財政自2020年起,每年均出臺房租減免政策,且簡化、優化流程,保證符合政策的租戶能夠更便捷的享受政策紅利,截至5月底,全市已累計減免房租2621.5萬元。
二、用好財政政策資金工具,提升政策成效
加大財政補貼獎勵力度,加快涉企財政資金審核、支付進度,截至5月底,累計撥付涉企資金47.3億元;穩妥有序做好專項債券發行工作,力爭2022年發行的債券資金在8月底前基本支出到位,更好發揮專項債券在拉動有效投資中的積極作用,以穩投資帶動穩就業、促增長;注重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截至5月底投入應急轉貸資金19.2億元,累計為中小微企業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外貿貸”、出口退稅資金池投放貸款2.3億元;出資1億元設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準備金,引導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專項貸款服務,截至5月底累計放款7.1億元;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一季度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億元,撥付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2686萬元;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擴展覆蓋面并將擔保費率降低至1%以下,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投入資金4.1億元,發放餐飲、外賣、百貨、電商、汽車等消費券,支持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綠色低碳單位和家庭創建活動,以“真金白銀”推動消費市場加快繁榮。下一步,我們還將拿出100億元財政性存款開展競爭性存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為困難企業貸款展期續貸,落實房地產信貸政策,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三、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效
為使財政資金更快更好的發揮作用,去年市財政聯合大數據局建立“親清在線”平臺,實現了惠企惠民政策在線兌付直達企業和個人,目前累計兌付資金1.4萬筆,合計46.2億元,尤其是今年通過“親清在線”撥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資金8.1億元,惠及全市502家工業企業、712個項目;撥付科技創新等資金7.9億元,惠及企業4052家,資金直達企業、反響良好。
在政府采購方面,堅決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調整對小微企業的價格評審優惠幅度,貨物服務采購項目給予小微企業的價格扣除優惠,由6%—10%提高至10%-20%;加大面向中小微企業采購份額,對符合條件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下半年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由30%階段性提高至50%以上,比財政部40%以上的標準高出10個百分點,為中小微企業添訂單、增動力。大力推動政府采購電子平臺與河南省政務服務平臺、“信用鄭州”、“鄭好辦”、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等系統互聯互通,加快實現“一網通辦、一次辦成”,讓市場主體體驗感更強,財政政策功能發揮更充分。
四、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著力保基本保戰略
堅持“緊日子保基本、調結構保戰略”,勤儉節約辦一切事業,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勤儉節約堅持過緊日子的通知》,嚴格預算管理,加強項目和資產管理,進一步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把過緊日子要求落到實處。強化財政資源統籌,大力盤活存量資金資產,充分運用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加快轉移支付下達速度,集中財力保基本、保戰略,扎實穩住經濟的同時,確保各項民生政策及時落地,兜牢民生底線。
會上透露,下一步,市財政將進一步落實落細中央和省市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拓寬籌資渠道,優化支出結構,為我市穩住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出財政貢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侯愛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