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軍方 文/圖
9月7日晚,北京曲劇《茶館》在鄭州大劇院上演。北京曲劇表演風格和河南曲劇大相徑庭,而是土生土長的北京音樂劇,受到很多鄭州年輕人熱捧。
北京曲劇《茶館》根據老舍先生同名話劇改編,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觀眾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勝利后期的歷史變遷,以及老北京的社會風貌和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北京曲劇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北京曲劇、河南曲劇雖然都叫曲劇,但二者唱腔天壤之別。河南人都知道,河南曲劇的伴奏樂器主要是曲胡等樂器,只要聽到曲胡的聲音,立刻就能輕而易舉地辨別出來河南曲劇。9月7日,北京曲劇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前來鄭州演出《茶館》的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崔迪說,北京曲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三弦等,唱腔以單弦牌子曲為基本音樂素材,委婉動聽、旋律優美,道白突出北京語言特色,具有濃郁的京腔京味兒,既通俗化、大眾化,又具有較高文化品位。
相比幾百年歷史的一些劇種來說,北京曲劇是個“小年輕”,距今有70年歷史。崔迪說,老舍先生與北京曲劇緣分深遠,1952年,老舍先生創作的北京曲劇《柳樹井》公演,同年在老舍先生的提議下,“北京曲劇”正式定名。今年適逢北京曲劇劇種命名70周年,在國家藝術基金、彩票公益金資助資助下,北京曲劇《茶館》走出北京,將在全國7省8市上演16場演出,其中,9月7日、9月8日在鄭州大劇院演出。
北京曲劇《茶館》在1998年創排,至今已經演出近150場,是北京市曲劇團的經典劇目。北京曲劇《茶館》雖然有些地方類似話劇,但并不是話劇,而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北京音樂劇。北京曲劇《茶館》很容易被年輕人接受,鄭州演出現場大多觀眾是年輕人,演出現場掌聲熱烈。
北京曲劇《茶館》在鄭州的此次演出團隊陣容龐大,共有80多人,其中伴奏團隊多達30人。這些演出人員中,全部為年輕人,即便是劇中人物的年齡跨度很大,年輕演員也能把握十分到位,演技非常高。演出團隊中,有不少河南人、鄭州人,比如劇中王掌柜的長子王大栓扮演者,就是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影視表演專業的鄭州籍小伙子馬彬洲。
全國多個地方都有曲劇,比如河南、新疆、四川等地,河南曲劇可謂家喻戶曉,但有些地方的曲劇已失去傳承。“希望這次來河南演出,使北京曲劇和河南曲劇碰撞出火花,一起發揚光大,也希望全國曲劇愛好者在小年的時候到北京天橋小年文化廟會暨老舍京味兒文化節上去。”崔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