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告訴你實情,你一定想象不到,這個依稀只能辨別出兩只眼睛,形似“外星人”的孩子,是個只有8歲的小男孩。
昌昌(化名)來自駐馬店西平縣,是他父親55歲時才有的獨子,自小家庭貧困,生活艱苦,他的母親有輕度精神疾病,常年生活在室內,對他也很少照顧。因此,昌昌的生活所有全靠父親。
六年前,昌昌的父親從集市買來了兩塊肉想給家里改善一下生活,肉在灶臺上的大鍋里煮,父親去屋里拿東西,昌昌聞著香味走向鍋臺,一個不穩,面部朝下,一頭栽進了鍋臺下紅彤彤的柴火之中,等到父親聽到哭聲跑來時,昌昌已經面目全非:耳朵“燒”沒了,鼻子“燒”得剩下兩個小“洞”,嘴巴只剩一個小孔,整個頭脹得像個擴大版的“氣球”……
看著面目全非的兒子,父親當場傻了,等反應過來帶著孩子去當地醫院救治時,得到的卻都是“沒希望了”“治不好了”的回答……
昌昌的母親看著面目全非的兒子,精神更受打擊,沒過幾天,就郁郁而終。
備受打擊的父親決定,傾盡一切也要為昌昌找到治療的辦法。
村里、縣里的救濟,當地愛心醫院給予的力所能及治療,讓昌昌和他爸爸有了些許的期望。
2022年7月7日,鄭州仁濟醫院顯微整形美容及手、耳、鼻唇再造中心主任吳召森像往年一樣來到了兄弟單位交流會診,會診的特殊案例就是已經8歲的昌昌。
雙耳缺損、鼻缺損、小口唇畸形、雙眼瞼損傷、暴露性角膜炎、手指缺損大面積瘢痕……看著一大堆診斷記錄,吳召森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所幸,如今的醫療技術已不同往常,治療結果可以預期:眼瞼需要盡早修復重建,不然很可能導致失明;缺損的手指、雙耳、鼻可以再造;口唇也可以整形。
吳召森心痛地說:“他還可以治!”是的,昌昌還有救!
從出事后始終未曾抬過頭的昌昌仿若聽懂了吳召森的話,他死拽著吳召森的手不愿意放開。吳召森一再安慰,昌昌就是不放手。他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不放手!是這個年僅8歲的孩子對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搏。
身為器官再造醫生,吳召森見慣了多少殘肢斷臂,但還是被8歲的昌昌感動得眼眶濕潤,被他求生的執念震撼。
會診后沒多久,昌昌就被鄭州仁濟醫院吳召森主任接到所在科室,很快,吳召森就邀請到了河南省以及國內知名的整形外科專家,包括劉林嶓教授、李廣帥教授、簡玉洛教授、董琪教授、顧勁松教授、彭毅志教授、朱麗娟教授,到院會診,郭樹忠教授、章一新教授、翟弘峰教授、王劍教授進行線上會診,共同研討昌昌的治療方案。
“手術難度非常大,如果做的話可以稱為換臉了,需要分幾期手術,循序漸進,這對所有人都是一個挑戰。”劉林嶓教授現場這樣總結。最終,專家們制定了3期手術方案:
第一期:眼部手術,保住昌昌的視覺功能;
第二期:鼻、嘴、耳等器官再造,讓昌昌像正常人一樣擁有五官;
第三期:則是修復整形,讓昌昌在康復的基礎上更加漂亮。
此時,已經完成第一期治療的昌昌正和父親在病房里玩躲貓貓。
他很開心,因為自出事后,他只能睜著眼睡覺,距今已經6年。而現在,他終于可以閉眼睡覺了,還能在躲貓貓的時候找到父親,找到自己唯一的玩伴和親人。
成年人經歷此種磨難都不一定能挺過來,年僅8歲的昌昌卻還在堅持。他不敢抬頭看任何事物,他怕別人看見他時會害怕;他不敢說話,但他會在醫生來看望他時搬個凳子放在醫生身后;他會在父親和別人交流時,遞給父親一盒優酸乳解渴;他會在愛心人士來看望他時拿出自己所有的玩具,他懂事得讓人心疼……
眼下昌昌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一期手術,只需等待養好身體后完成下一階段的手術。
鄭州仁濟醫院吳召森主任團隊會盡全力助他恢復。
我們也衷心地祝愿“外星人天使”昌昌能順順利利地完成剩下的治療。
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愛心組織和愛心人士能共同參與到昌昌的救治中來,“眾人拾柴火焰高”,您的一份愛心會使他離康復更近一步。
蔣曉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