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龍湖畔,波光如鱗。嵩山實驗室主體建設工地上,一天一個樣兒。漫步于中原科技城內,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生機勃勃的面孔。
高新區內,車水馬龍。春節假期剛過,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內早已忙碌起來,在這里,可以僅用1個月就完成專業基因機構6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無限生機的背后,是“青春鄭州”的顯現;科技成果的背后,是“活力鄭州”的彰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河南省委、省政府將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放在“十大戰略”之首;鄭州緊緊圍繞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建設國家人才高地,一系列措施下,推動了全市人才數量、質量“雙躍升”。
引才 匯聚八方賢士
“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科技創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創新人才。”在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揭牌儀式上,省委書記樓陽生向海內外科學家和杰出青年學子發出誠摯邀請。
“我們愿積極當好‘店小二’,用心用情用力服務,著力解決好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科研院所、平臺企業等遇到的困難問題,形成科技創新驅動鄭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安偉在會見我市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代表時,話語懇切。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鄭州市委組織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搶抓全省上下錨定“兩個確保”、全面實施“十大戰略”有利契機,緊緊圍繞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建設國家人才高地,堅持聚焦高端人才、豫籍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持續實施鄭州人才計劃和青年創新創業行動,深化推進“雙招雙引”,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勵、服務、幫助人才,推動全市人才數量、質量“雙躍升”。截至目前,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01.6萬人,累計認定支持高層次人才566人,支持五批創新創業團隊項目450個,支持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651名,培養儲備應用型大數據人才3.2萬人,培育優秀企業家1082名,為13萬名青年人才發放生活補貼,為2.5萬名青年人才發放首次購房補貼。2022年引進高校畢業生21.4萬名,其中海外優秀青年人才1355名。
留才 優化發展環境
“沒有頂天的那種豪情壯志,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東西。”中國工程院院士、嵩山實驗室主任鄔江興不止一次對鄭州的人才政策表示肯定。他總是說,他們將著力做優做強嵩山實驗室,充分發揮人才平臺作用,吸引更多高層人才及豫籍人才回流,努力轉化形成高水平、自主自強的科研成果,助力鄭州打造創新高地、人才高地。
擇一城創業,考量的是宜業的“硬條件”;選一城生活,中意的是宜居的“軟環境”。
鄭州,持續為人才構建良好的發展生活環境。
解決人才居住問題——根據河南省委“鄭州市2年時間籌建40萬套(間)人才公寓”目標要求,協調推進人才公寓建設配租和青年人才驛站籌建工作。目前,已盤活存量房源用于人才公寓14.98萬套(間),計劃再收購5萬套(間)。籌建青年人才驛站45個、床位5401張。
做好人才“辦事”問題——啟動鄭州人才數字化服務管理平臺,持續深化人才工作“一件事”改革,推行獎勵補貼、項目申報、生活服務等事項一站式辦結,累計辦理人才業務4萬余件,人才好評率99.5%以上。完善人才專窗、綠色通道、服務專員制度,落實戶口遷入、柔性引進、綠色通道、醫療保健、配偶就業、簽證居留等政策,積極協調解決鄭州大學、省科學院、中國電科27所、鄭州三磨所、超聚變數字公司等重點平臺人才支持需求,“一企一策”研究提出具體方案。
強化人才政治保障——加強對人才的團結引領服務,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分板塊構建重點聯系服務人才數據庫。舉辦高層次人才端午節座談會,聘任施一公院士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特聘科技顧問。組織優秀人才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談體會、說打算,引導廣大人才增強擔當意識和奮斗動力,將增人數與得人心并重;向創新發展前沿對標對表,在深圳改革開放學院組織高層次人才專題培訓,凝聚人才主動融入“十大戰略行動”,在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建功立業。加強先進典型選樹,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作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3名專家人才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才代表。
用才 引領轉型跨越
英才聚,企業興。一個又一個人才引領企業發展的傳奇在中原大地不斷上演,成為一段段佳話。
有著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科研背景的程伯群,是安徽人,之前工作地是北京,后來,被鄭州的人才政策吸引,雙方一拍即合,當年年底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在鄭州揭牌,他便成了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院長。
李海峰,中美國際創業港引進的首批創業者,創立了一家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醫療器械公司。為了讓他們盡快步入正軌,鄭州市相關部門提供了資金、政策上的幫助和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務。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公司擁有專利31項。
林鴻,2006年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加入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2019年初,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成立,他帶著國際頂尖技術和團隊一起從北京來到鄭州,開展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量時空精準測量研究。“來之前確實有顧慮,來之后發現所有顧慮都是多余的。”林不論是團隊的默契、快捷的交通、愜意的生態、和諧的人文都讓他收獲了意外之喜。
同樣的,2022年,鄭州誕生了致歐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兩家獨角獸企業,實現了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
同一年,鄭州元宇宙產業園開工興建,為各級各類高端人才加速集聚鄭州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承載厚望的中原科技城,建成以來成績斐然。我市以中原科技城為引領,加快推進省科學院重建重振與中原科技城建設、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設“三合一”融合,推動七大功能片區聯動成勢,強化人才服務等六大體系支撐,著力把中原科技城打造成全省科技創新策源地、創新城市先導區、創新發展綜合改革示范區和要素市場改革先導區。
僅僅去年一年,鄭州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過6年發展,已培育、集聚了全省60%的國家級創新平臺、61%的高新技術企業和8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由點連線,由線擴面,一大批“國字號”創新平臺載體布局中原,推動鄭州加速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為贏得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打造創新創業團隊,催生高科技創新企業,崛起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人才的不斷“加盟”、創業創新型項目的不斷入駐,讓鄭州發展后勁越來越足。??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
癸卯兔年伊始,鄭州,將繼續用海納百川的胸懷引才聚才,用求賢若渴的心態重才用才,用筑巢引鳳的實招留才育才,以人才優勢贏得創新優勢、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致力譜寫聚智引才、推動鄭州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