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1日上午,鄭州市惠濟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黃河迎賓館隆重開幕,191名來自全區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匯聚一堂,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共同描繪惠濟新一年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
會議聽取了惠濟區人民政府區長李偉光作的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和2023年度候選項目情況的報告,聽取了區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書面聽取了《惠濟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惠濟區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表決通過了民生實事項目區人大代表滿意度測評辦法草案和票決辦法草案、大會選舉辦法草案。
產業園集群加速構建,發展空間極大拓展
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2022年工作,進一步明確了2023年區政府各項重點任務。
一年來,惠濟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全區生產總值完成306.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億元。圓滿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工作,新增產業用地2.5萬畝,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極大拓展。
以大運河文化片區、花園口新興產業園、古滎智能制造產業園為龍頭,現有樓宇、產業地塊為補充的產業園集群加速構建。引進的上海均和、谷翼無人機等31個新興產業項目,南京能賦光伏組件生產基地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成功舉辦“中國(鄭州)黃河合唱周”線上活動,滎陽故城遺址生態文化公園一期開園運營,黃河國家博物館主體結構封頂。區實驗初級中學等3所中小學、區實驗幼兒園開元園區等6所公辦幼兒園建成投用;完成區疾控中心、區人民醫院改造提升,成功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8個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31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成投用。
全面發力,突破轉型,實現現代化發展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惠濟轉型突破、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之年。聚焦“創新活力之城 大美幸福惠濟”建設,惠濟區為2023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定下了目標:生產總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實現上述目標,惠濟區將在這些方面發力:
擴投資、穩消費,全力穩定經濟大盤。投融資是推進項目建設的重要保障。為全力推進31個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建設,抓好140個省市區重點項目,惠濟區將積極爭取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央預算內投資,推動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市支持范圍。同時堅持釋放消費潛力,持續開展“惠生活·共美好”黃河文化夜經濟系列活動;支持團購在售商品住房,解決好青年人才、新市民等群體住房問題,促進住房消費。
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促進產業聚集發展。加快大運河文化片區、花園口新興產業園、古滎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開工建設惠濟區粵浦科技智造谷、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基金小鎮等項目;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5G數智惠濟、中國廣電新一代算力中心和全國中西部視聽內容審核服務中心建設;啟動谷翼無人機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主體建設。
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品質,推進城市更新。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加快推進古滎城市更新一期項目,構建多層次、多元化街區業態;加快新龍路、京水路等40條市、區道路建設,北三環彩虹橋實現完工;開展智慧照明項目建設,完成路燈高壓貫通工程,實現主干道亮燈率達98%;利用沿黃村莊屋頂等空間資源,積極布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高質量舉辦2023年種業博覽會,帶動蔬菜種業產業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區、人才強區戰略行動。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支持鄭州師范學院建設省級區塊鏈技術實驗室、鄭州工程技術學院與百度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市科技型企業25家、“專精特新”企業10家。實施“人才政策十條”,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區,引進高校畢業生4500人。
打造改革開放高地。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標準化,優化企業開辦等8項“一件事”,實現“跨市聯辦”“跨省通辦”45項,“鄭好辦”惠濟分廳上線事項突破400項,營商環境評價爭先進位。編制惠濟經開區空間優化提升規劃,擴區至45.16平方公里,為產業長遠發展留足空間。實施叩門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全年新簽約項目總額400億元,新開工項目總投資額280億元以上,引進10億元以上高質量項目2個。
提升生態環境水平。實施新一輪黃河戰略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落實黃河灘區和邙嶺生態專項規劃,高質量實施黃河支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成投用黃河數字化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平臺,建立全方位監控體系。建成投用月季公園、櫻花園等4個公園游園,完成濱河路道路綠化,推進天軒路等32條道路行道樹栽植,新增綠地面積20萬平方米,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加快推進桂圓街小學、銀通路中學等10所區屬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建設,實施學前教育普惠擴容工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開工建設第38高級中學和鄭州科技工業學校;強力推進鄭大一附院惠濟院區改擴建,開工建設市三院北院區放療核醫學中心。加快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謀劃建設美術館、紀念館、展示館等新型文博藝術空間。持續優化“15分鐘健身圈”體系,建設智能健身驛站1個、健身路徑30條,全民健身中心項目竣工交付。新建成安置房100萬平方米,215萬平方米已建成安置房完成交付,全面完成戶均首套房安置。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陽 通訊員 袁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