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全國政協委員馬蕭林:加強文物建筑消防安全 保護利用好東北抗聯文物

          2023-03-0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深耕文博工作近30年,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一直在致力于推動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今年全國兩會,馬蕭林將目光聚焦到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東北抗聯文物保護利用等方面。

          保護傳承文物建筑 長期做好火災防控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國家高度重視文物消防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火災仍然是危害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文物消防安全形勢仍然嚴峻,火災防控是文物建筑保護傳承的一項長期任務。”馬蕭林說。

          馬蕭林介紹,近年來,巴西國家博物館、法國巴黎圣母院、日本首里城等世界上著名文化遺產,以及我國翁丁村、萬安橋等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筑,因火災損失嚴重,火患已成為危害文物安全的重要風險。我國文物建筑資源豐富,分布地區廣泛,且多以土木結構為主,耐火等級低,火災防控任務繁重。

          “近年來,國家持續開展文物火災隱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專項檢查等,對火災誘因突出的古建筑、古村落和古民居等加大排查整治力度,一批隱患和問題得到整改,文物消防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重大文物火災事故明顯下降。”馬蕭林說。

          然而,對于文物建筑保護傳承來說,文物消防安全形勢仍然嚴峻。馬蕭林在多年的調研中了解到,一些文物建筑火災風險較為突出,一些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單位消防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還有的文物建筑消防管理和應急能力較弱。

          對此,馬蕭林建議:“不斷壓實文物消防安全責任,強化風險防控意識,各地文物、應急和消防救援等部門,將文物建筑納入消防監管重點范圍,全面落實文物建筑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強化提升火災防控能力,持續加大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強化文物建筑消防設施建設,強化檢查督導,努力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廣泛開展文物消防安全宣傳,培養一批會管理會操作的消防安全‘明白人’。”

          此外,馬蕭林還建議,應指導加強應急預案編制,大力開展應急演練,全面梳理應急處置流程,強化各項應急管理措施落實,切實提升文物安全應急管理的整體水平。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東北抗聯革命文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抗戰歷史,承載著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十三五’期間,有關省(區)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共實施30項東北抗聯革命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推動并示范引領重要東北抗聯遺址的保護利用。然而,東北抗聯文物保護利用仍存在一些問題。”馬蕭林說,東北抗聯文物分布廣泛,且大多處在深山密林中,開展田野調查和保護展示工作有一定難度,且國家層面支持力度不夠,統籌規劃不足,地方財力有限,保護利用推進存在較大困難,同時,歷史研究、價值挖掘不到位,社會教育功能發揮不充分,東北抗聯精神的社會影響力尚有待加強。為此,馬蕭林提出建議——

          將東北抗聯革命文物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重大項目。由國家層面組織編制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建立跨省合作機制,統籌推動東北抗聯遺址連片保護利用。中央財政加大專項支持力度,推動東北抗聯遺址調查、認定,將重要文物依法核定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組織實施一批集中連片保護和整體陳列展示項目,確保東北抗聯遺址得到妥善保護。

          同時,加強東北抗聯遺物和史料的征集與研究。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文物部門聯合開展散落民間的東北抗聯遺物認定和征集,加強實物史料、文獻檔案和口述資料的搜集整理。支持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培養東北抗聯文化研究的骨干人才和研究團隊,深化學術研究。

          馬蕭林還建議,進一步發揮東北抗聯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依托東北抗聯革命舊址、博物館紀念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厚植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賡續紅色血脈。推進“互聯網+抗聯文化”,用好數字化、網絡化展示手段,推出主題影視作品和短視頻,擴大東北抗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新征程上,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東北抗聯革命文物,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對于教育人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激勵人民奮發圖強、凝聚民族磅礴力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馬蕭林說。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