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建筑業智能建造新業態,樹立中部地區智能建筑試點城市新標桿。市政府近日印發《鄭州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其中提到,我市將推進建筑業智能建造工作,2025年底前,以建設中西部地區智能建造先進城市為目標,基本建成政策體系完善、市場內生機制有效、示范標桿效應明顯、市場主體充滿活力、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的建筑業智能建造發展體系;2035年底前,鄭州市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鄭州智能建造”核心競爭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25年底前,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智能建造先進城市
《方案》明確,我市將推進建筑業智能建造工作,緊密結合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和核心發展要求,站位“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錨定“兩個確保”、全面實施“十大戰略”,在拉高標桿中爭先進位、在加壓奮進中開創新局,努力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彰顯更大擔當作為、發揮更大功能作用。
近期目標(2025年底前):以建設中西部地區智能建造先進城市為目標,培育3家以上智能建造產業化基地、50家智能建造骨干企業、30項智能建造示范工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清單,基本建成政策體系完善、市場內生機制有效、示范標桿效應明顯、市場主體充滿活力、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的建筑業智能建造發展體系。其中,2023年培育10家智能建造骨干企業、5項智能建造示范項目;2024年培育1家智能建造產業基地、15家智能建造骨干企業、10項智能建造示范項目;2025年培育2家智能建造產業基地、25家智能建造骨干企業、15項智能建造示范項目。
遠景目標(2035年底前):到2035年,鄭州市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進一步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建筑品質顯著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建立,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鄭州市智能建造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80%以上,大型公共建筑BIM設計占比100%,其他建筑重點部位占比100%,達到建筑工業化3.0,“鄭州智能建造”核心競爭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到2025年,基本建立智能建造產業鏈支撐體系
去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24個城市被列為首批智能建造全國試點,鄭州榜上有名。
結合全市現有資源稟賦、區域優勢、技術儲備以及開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的經驗,鄭州高標準開展完善政策體系、培育智能建造產業、建設試點示范工程、創新管理機制等規定任務。
完善政策體系任務,同步實施智能建造項目的示范引領和普及,著力提升關鍵技術設備安全可控能力,著力增強軟件、標準等基礎支撐能力,積極出臺推動智能建造發展的政策文件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土地、財政、金融、稅收、科技、評先評優等方面發布實施行之有效的鼓勵政策。到2025年,智能建造產業鏈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培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建造轉型,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完善,形成可復制政策體系任務經驗清單。
培育智能建造產業任務,打造布局智能建造產業化基地及相關產業園區,聚集建筑數字化、工業化、綠色化及部分傳統建筑企業,整合行業協會、科研院校和龍頭企業等資源;完善產業鏈,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建筑施工、勘察設計、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配套企業,發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慧運維、建筑機器人、建筑產業互聯網等新產業。2025年底前,初步建成3家以上智能建造產業化基地及相關產業園區,培育發展5個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基本形成適應新型智能建造發展需要的產品齊全、配套完整產業生態。
建設試點示范工程任務,編制智能建造新模式指南文件,制定試點示范項目申報、驗收評價及配套激勵政策。圍繞工程項目數字化設計、智能化裝配構件廠、工程數字化建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等方面,推進相關應用試點項目的申請、評價和驗收工作。到2025年培育實現50家智能建造標桿企業、30項智能建造示范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智能建造對建筑企業和項目的覆蓋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實現建筑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創新管理機制任務,建立建筑業數字化監管平臺,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和BIM輔助審圖,建立健全工程建設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存檔管理體系,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健全完善輔助決策和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建筑市場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形成一套全過程可推廣的數字設計、建造、運維、監管等模式。
出臺人才和企業稅賦減免和地方財政補貼返還政策
根據《方案》,我市還將積極推進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廠、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完善標準體系、培育專業人才等自選任務。
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廠任務,圍繞預制構件、裝修部品、設備管線、門窗、衛浴部品等細分領域,推動部品部件智能工廠建設或改造,到2025年全市推進10家部品部件智能工廠建設或改造,實現部品部件生產技術突破、工藝創新、業務流程再造和場景集成。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體系。加快部品部件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化裝備和建筑機器人,實現少人甚至無人工廠。
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任務,建立產學研一體的協同機制,推動智能建造關鍵技術攻關和集成創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探索集研發設計、數據訓練、中試應用、科技金融于一體的綜合應用模式。
完善標準體系任務,成立由相關科研院所、骨干企業、行業協會組成的市智能建造標準化委員會,對接國家及行業標準,建立適合鄭州發展的智能建造標準框架體系,推進相關標準編制。至2025年,形成一套基本成熟的智能建造標準化體系。
培育專業人才任務,優化人才引入政策。出臺人才和企業稅賦減免和地方財政補貼返還政策,積極鼓勵本地企業引進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等高端人才,享受綠色通道、人才住房、個人稅收、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科研等多方面優惠政策。強化人才梯隊建設,智能建造相關創新人才成長激勵機制,建立行業人才梯隊庫,培育行業領軍人物,開展青年人才培訓計劃,每年選送一批青年優秀人才到國內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機構定向培訓或交流,不斷壯大高水平人才隊伍。同時,探索和建立新型建筑工業化及智能建造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加強高層次管理人員的培養和儲備。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董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