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刷卡機,上車時候把關愛卡放上面就會發出聲音”“那個紅色的叫安全錘,按下扶手上這個黃色按鈕,可以發出聲音,也可以用來尋求幫助......”
今年4月2日是第十六屆“世界孤獨癥日”,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關愛孤獨癥患者,同時幫助孤獨癥兒童更好地進行康復訓練、學會社會生活規則。鄭州市金水區紅十字會、鄭州市金水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鄭州公交第二運營公司四車隊聯合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持續開展“公交康復課堂”。
在“公交康復課堂”上,來自鄭州大學思源之家、金水區紅十字公交蘇師傅黨員志愿服務隊、金水區紅十字人道救助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采取一對一的康復模式,耐心地帶著孤獨癥兒童認識公交車,練習記憶公交站名和乘坐站數,了解車上物品的用途。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的康復老師則為孩子們做康復訓練,引導孩子們與志愿者開展互動游戲。
“‘公交康復課堂’開班已經兩年了,這樣的形式得到了孩子家長的一致好評和支持”,鄭州公交蘇師傅黨員志愿服務隊黃菲介紹,今后鄭州孤獨癥“公交康復課堂”還會定期“開課”,通過流動的公交車,幫助孤獨癥兒童透過車窗看到多彩的世界。
“公交康復課堂”發起人、金水區紅十字人道救助志愿者服務隊隊長連祥工介紹,為孤獨癥患者創造一個無障礙出行、就學、就業、就醫、社區融合的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尤其是對孤獨癥兒童來說,他們不太容易與人溝通,害怕陌生的環境,他們能多走出家門一次,就多了一個了解世界的機會。”連祥工認為,“公交康復課堂”的搭建,為孤獨癥兒童學習社會生活規則提供了機會。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翠 魯慧 通訊員 連祥工 朱曼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