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不做人民群眾吐槽、撇嘴的事”!一位鄭州檢察官的生前筆記:20多本筆記無聲講述他和1700余件鐵案的故事

          2023-04-0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翻開他的筆記本,看到的是他日復一日滿負荷運轉的時候,當上級部署急難險重任務時,當受幫扶群眾在電話那頭不住嘆息時,當愛人講起他笑著笑著淚珠就滑落時……一個個有關他的片段被講起,越來越多人感受到,身邊那個默默無聞的檢察官,原來那么可親可敬。

          轉眼,四個多月過去了,大家還在深深地懷念著他,他就是鞏義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第二檢察部主任、一級檢察官張曉鵬。

          2022年11月11日,張曉鵬因突發呼吸心跳驟停倒在工作崗位上。從20歲走出校園到44歲離開世界,他將青春和生命全部獻給了檢察事業;經手1700余起案件,無一冤假錯案和群眾不滿……今天,在清明節前夕,讓我們一起聆聽這位鄭州檢察官生前20多本筆記、無聲講述1700余件鐵案背后的故事。

          無聲的講述:24年如一日是他的堅守

          攤開的筆記本,靜靜地躺在辦公桌上,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

          “2022.11.11 周五 陰

          ?一、提前介入農商行案件,了解鄭州市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情況;

          ?二、研討XX案件當事人是否認定公職人員。”

          字跡在這里戛然而止。前一天記錄的,是六個正在進行的幫信案件、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一起企業合規改革案件進展,一頁紙滿滿當當。

          輕撫著筆記本,檢察官助理賀曉歌說:“曉鵬哥前一天還給我說:‘曉歌,你的幫信調查報告我改了一稿了,等再改改發給你啊?'。可他說走就走了!”

          透過一摞兩三百頁厚的軟皮筆記本,賀曉歌隱約找到了答案——“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最后一天,仍在單位加班”“加快推進案件,晚上2時許離開單位回家休息”“9:00-10:30聽證會,14:30-15:10研討案情,17:30-24:00到高速路口值班”……

          從1998年到2022年,張曉鵬先后在職務犯罪預防科、公訴科、反貪局、偵查監督科、第二檢察部工作,2021年底被任命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進入院領導班子。20多個這樣的筆記本,細碎地講述著這位年輕檢察官24年如一日的堅守,承載著他對于工作深深的責任和熱愛。

          “夜里忙到兩三點,白天依舊參與日常工作,抓捕追逃經常幾天幾夜不睡覺,渴了,喝口涼開水;餓了,泡碗方便面……”曉鵬的老搭檔、現轉隸到鞏義市監察委的楊憲福說。

          “接不完的電話、協調不完的事,找他匯報案件時他在打電話,幾分鐘后再來又在打另一通。”檢察官助理張亞輝說。

          “院里有啥急難險重的事兒,我首先想的就是‘找曉鵬’。他總能琢磨出‘金點子’,把事情辦的非常圓滿。”鞏義市檢察院政治部主任孫文靜說。

          “我半夜醒了,常常看見他還在陽臺茶桌旁忙工作,他總說‘嫚,你踏實睡,明天早上我送孩子’。”愛人李雅嫚說。

          其實,張曉鵬不必這樣忙碌。就拿辦案來講,他是專委、是院領導,只需要完成身體力行的工作就能“交差”,可他偏偏是個閑不住的“兵”,去年頭11個月已經辦了123個案件,辦案量超出部門員額檢察官辦案平均數18個百分點。

          同事們說:“他是最不像領導的領導”。疫情防控在高速卡口執勤,他完全可以坐在車上協調可偏要站在風口值守;開展環保志愿活動,他能偷個懶,卻從頭到尾都在低頭彎腰撿拾垃圾;部門材料,同事們想分擔,他卻說“你們辦案累了,早點回家歇吧”;他生活極簡,不抽煙喝酒少,很少買新衣,幾件常穿的洗褪色了還不舍得丟。

          如同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他一直在轉、一直在轉,直至最后一刻。

          正義的脊梁:24年辦了1700余件鐵案

          2022年1月,一起由中央環保督導組督辦的越界采礦案卷宗交到了張曉鵬和助理張亞輝手中。某公司越界采礦事實清晰,但關乎量刑標準的越界范圍認定卻讓檢察官撓了頭:“亞輝,光坐這兒看圖不中,咱得去山里看看”。

          每隔幾天去一次,一趟幾個小時,對著地圖寫寫畫畫,正值隆冬,幾乎每次回來夜幕都已降臨。引導公安補充偵查、不斷完善證據鏈,鎖定了該企業非法采礦資源量高達近30萬立方米,最終被判處賠償礦產資源損失費、支付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費2000余萬元。

          案件開庭的場景深深印刻在張亞輝腦海里。“幾張一兩米見方的資源圖,一厘一寸,全裝在曉鵬哥腦袋里。”面對夸贊,張曉鵬說:“咱檢察官是代表國家提起訴訟的,辦好案是本分,得細致、再細致一點”。

          24年來,靠著“細致、再細致”,張曉鵬辦理了1700余件鐵案。主辦的葛某等20人涉農房地產領域貪瀆犯罪窩串案,承建商與村干部訂立攻守同盟,他從幾百卷賬本中找到承建商行賄記錄,180多個日夜鏖戰,撕開了由村干部、開發商編織的貪瀆大網。

          如果說檢察官的神圣身份,給了張曉鵬戒惡揚善的銳氣;那么不斷學習則是他扛起責任的底氣。他的筆記本末頁張貼著一張檢索清單:233-電信詐騙罪、258-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罪、291-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對應的是書架上一本法律適用指南,重要法條下畫著波浪線,書角被翻得卷邊。

          2021年3月1日起,“自洗錢”入罪。當月,張曉鵬在辦理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中發現,一筆款項轉給了被告人配偶后被用于購買房產;在張曉鵬的建議下,鞏義市檢察院以張某丙涉嫌洗錢罪提起公訴,這也是鄭州檢察機關辦理的首例“自洗錢”入罪案。

          “發揚三牛精神,真正練就一身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在一次內部交流發言稿中,張曉鵬寫下了這樣的話。

          “凡是涉及職務、經濟犯罪檢察的大要案,首先想起來曉鵬,他辦起案子就像釘子一樣扎在一線,更像一頭在沙漠中負重前行的駱駝,并非不知疲倦,而是心中裝滿了責任與擔當。”鞏義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翟銳鋒說。

          為民的初心:把每一起小案都當成“天大的案子”辦

          又是一年陽春三月,鞏義的山成了一片花海。站在滿園梨樹下,66歲的王溝村村民李八章想起了這位相識不久的檢察官。去年,也是梨花盛開的時候,這位檢察官和他結成了幫扶對子。“他一進門就拉著我的手說:‘叔,有啥困難你跟我說,我能解決就給你解決,不能咱擱一塊想辦法’”。

          張曉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拎著米面油到李八章家轉一轉。有次,同事發現他車里塞滿了一箱箱石榴,打趣道:“曉鵬哥,誰送你那么多石榴”?張曉鵬笑笑沒說話。直到李八章把電話打到院里表示感謝,大家才知道車上的都是老人家滯銷的石榴。就在張曉鵬去世前幾天,他還謀劃著等開了春給李八章的果園接個水管,盼著來年有個好收成。

          大家都說,曉鵬對群眾、當事人就像對親人一樣。

          時年29歲的杜某某在明知自己的銀行卡用于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情況下,仍將銀行卡交給其堂哥使用。案件辦理中,張曉鵬得知杜某某是公司技術骨干,公司也因此陷入困境。“他才29歲,人生剛剛開始;再者說,如果企業真倒了,多少人要失去工作呢。”綜合案情,檢察院對杜某某作出不起訴決定。“是張檢察官給了我新的希望。”他說。

          某鎮城建所長張某涉嫌受賄,張曉鵬在審問時發現他坐立不安,后來得知他患有嚴重的皮膚病。張曉鵬自費買來藥物,一遍遍為他涂抹,張某百感交集,“撲通”跪倒,聲淚俱下地說:“家人都沒有這樣細心照顧過我,你卻不嫌臟、不嫌累。是我腦子糊涂犯了錯,我主動交代……”

          就是這樣一個檢察官,熱情、厚道、善良。

          張曉鵬離世后,他的家人不愿給組織添麻煩,只舉行了一個小范圍的追悼活動,可消息傳來,一條一條吊唁信息從四面八方而來,老同事的,共事過的警察、法官、律師的,當事人的、幫扶群眾的……直到現在,仍沒有斷過。

          這段日子,李雅嫚把丈夫的筆記本擦拭了一遍又一遍,鎖在柜子里,寫了什么她不忍再看。“曉鵬特別孝順,為了照顧婆婆自學打肌肉針,還晝夜不休息伺候我生病的母親。”“他愛家庭、愛孩子,忙時先接了孩子再回單位加班。”“他最喜歡吃餃子,搟皮特別好,我倆配合天衣無縫”……回憶起丈夫的她,眼神柔軟,右手不自覺地轉動著左手手指上的那枚婚戒。

          走進鞏義市檢察院辦公樓,“認真 快 堅守承諾 決不找借口”的工作行為準則高懸在墻上,往來者神情堅定、步履匆匆,只是每次從905房間前經過,總忍不住瞥上兩眼。大家正在習慣沒有張曉鵬的生活,正在用行動向“曉鵬哥”致敬。

          “多做人民群眾歡迎、高興的事,不做人民群眾吐槽、撇嘴的事,把每一起群眾身邊的‘小案’都當成‘天大的案子’辦好。”寫在筆記本中的這句話,映照著這位“檢察一兵”一生的崇高追求。

          張曉鵬做到了。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通訊員? 蔣瑞東? 潘正軍 文/圖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