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為文化強國建設指明前進方向。
鄭州是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核心地區,保護利用好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是鄭州增進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責任所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力量所在,也是鄭州做大文化產業事業的潛力和優勢所在。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安偉指出,鄭州要加快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積極構建“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中華文明集中展示體系,高水平規劃、全面啟動建設中華文明主題樂園,深化文旅融合,打造“炎黃子孫的尋根之地、中華文化的朝圣之地、中華文明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
本報今起推出《鄭“重”其事·我們身邊的寶藏》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系列報道,對鄭州歷史文化、文旅資源進行挖掘整理、多篇章呈現,生動展現鄭州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的優勢、做法和成效。
草長鶯飛,煦風拂面,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園區再煥新顏,綻放出人文圣地的莊嚴肅穆。沿拜祖通道,通過尋根門,景仰系祖壇,踏上軒轅橋,探訪故里祠,恍若穿越人類歲月長河。
4月22日,農歷三月初三,癸卯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將在這里隆重舉辦。每一位來到這里的中華兒女都將通過感觸歷史留下的痕跡、文明留下的脈搏,看到一個血脈相承的中國,激蕩起對天地的認知、對宇宙的體悟、對生命的敬重和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
壬寅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現場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馬健 圖
尋根黃帝故里 共筑精神家園
在我們腳下這片熱土上,8000年前,裴李崗先民們已經在這里開始了農耕生活。5000多年前,黃帝在這里出生、創業、建都,藝五種、播百谷、制冠冕、造宮室、定律歷、創文字、建舟車,逐步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開啟了中國的雛形,點亮了中華文明的曙光,成為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歷史起點。
從“大河之南、天地之中”孕育成長起來的黃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主根主脈,是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精神源泉。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和發展,黃帝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塑造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精神品格,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記憶。
“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肇始春秋,綿延至今。1992年起,新鄭市政府把民間拜黃帝活動升格為炎黃文化旅游節。2006年,河南省委把新鄭當地舉辦的拜黃帝活動升格為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等主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承辦單位為鄭州市人民政府、政協鄭州市委員會,執行單位為新鄭市人民政府。2008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儀程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從2015年開始,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被作為“保留舉辦”項目,年年舉辦,成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凝聚民族精神 傳承黃帝文化
“大風起兮云飛揚,吾土吾心吾歡暢,四海之內皆和諧,吾思吾夢吾向往……”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現場,悠揚動聽的黃帝頌歌一響起,便會牽動起億萬中華兒女的悠悠情絲。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經過連續17年成功舉辦,吸引了數十萬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激發了全球華人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和自信,已經成為世界華人高度關注、踴躍參與的文化盛典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要文化品牌,成為凝聚民族精神、傳承黃帝文化的重要載體平臺,成為彰顯中國精神、促進世界和諧的重要窗口。
全世界華人不僅親臨黃帝故里拜謁人文始祖、參加拜祖大典,而且自發在海外當地舉辦三月三“同拜黃帝”活動,極大地凝聚了海內外華人的精神與力量。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舉辦17年來,不僅取得了重要的精神成果,而且形成了“文貿銜接、政經協同,以文促經、互動雙贏”的良好局面。每年拜祖大典期間,一系列經貿、文化活動都會精彩呈現,進一步彰顯拜祖大典的思想引導力、文化影響力和民族凝聚力。
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是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重要活動之一,被譽為拜祖大典的“靈魂工程”“先聲工程”,自2007年起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五屆,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全球華人情感交流、凝聚民心民智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自2020年啟動網上拜祖以來,全球華人通過互聯網共拜軒轅,也成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一個重要特色。網上拜祖跨越地域、跨越時空、互動參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并參與到拜祖大典中來,成為中華兒女共赴尋根拜祖的心靈之約和精神回歸的新平臺。
今年的拜祖大典直播將融合虛擬技術,表現早期中華文明的壯觀情景,增加再現歷史的即視感,沉浸式打造新園區“百步千年”的中華文明史。
隨著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影響的不斷提升,獨具魅力的黃帝文化、根親文化,必將不斷凝聚億萬華人心向祖國的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緊扣時代脈搏 打造盛世大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入闡述了“兩個結合”,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安陽考察時又再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文化是一面鏡子,映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風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正是黃河文化、黃帝文化具有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的生動體現。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特質和靈魂,更是城市品質提升和公民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鄭州有數量眾多的古遺址,不僅有早期人類生活遺存、都城和城市遺存,還有禮制、科技、天文、教育、宗教和墓葬陵寢遺存,集中涵蓋了華夏歷史文明起源發展過程中絕大部分類型的核心內容。這是中華文明起源主根主脈的歷史文化富礦,是不可再造、不可復制的中國早期文明獨特資源。
當前,河南鄭州正在努力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著力打造“炎黃子孫的尋根之地、中華文化的朝圣之地、中華文明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成為這一品牌的重要載體,必將竭力打造和守護好黃帝故里這一“全球華人的拜祖圣地,中華兒女的心靈故鄉”。
銘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勇于創新。鄭州始終以敬畏之心,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緊扣時代脈搏,努力把拜祖大典打造成凝聚全球華人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彰顯文化自信的盛世大典。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