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牢記囑托·沿著足跡看變化 | 助力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 來黃河博物館 聽她們講最美“黃河故事”

          2023-04-1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牢記囑托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博物館參觀,了解黃河流域文明發展、水患治理、生態保護等的歷史變遷。次日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

          最美人間四月天。母親河畔,鮮花吐蕊,萬木競秀,景色宜人。

          位于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博物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期待探秘母親河的游客。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黃河博物館參觀,張笑蕾就是現場講解員。

          “隨著黃河保護法4月1日開始施行,最近到黃河博物館開展主題活動的單位明顯增多。”該館社教部主任張笑蕾說,4年來,她和同事一直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宣傳黃河,服務社會”為使命,立足崗位,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努力講好“黃河故事”,助力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

          張笑蕾在黃河博物館給觀眾現場講解

          黃河博物館已成展示母親河的窗口

          從2012年到黃河博物館從事講解工作至今,張笑蕾已經為游客講了11年的黃河故事。“作為一名普通的講解員,能為總書記提供講解服務,我感到非常榮幸,也終生難忘。”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笑蕾至今仍難掩激動。張笑蕾回憶說,對于黃河博物館里的文物和史籍資料,總書記看得非常認真仔細,能夠感受到他對黃河的感情,對黃河防洪、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等問題的關心。

          以前,好多人不知道黃河博物館。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黃河流域九省區考察工作,并親自擘畫、部署、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黃河博物館作為展示母親河的窗口,也成為大家了解黃河的重要平臺。“我們黃河博物館的觀眾接待量明顯上升,講解服務也常常達到飽和。”張笑蕾說,博物館不得不擴充講解員隊伍,即使這樣,高峰期講解員也要全員上崗。

          講好“黃河故事”傳播黃河文化

          “總書記提出,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這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張笑蕾說。

          4月17日,黃河博物館將迎來建館68周年紀念日。作為弘揚黃河優秀歷史文化、傳播水利科學知識、宣傳人民治黃成就、開展生態環保教育的平臺,4年來,黃河博物館在進一步做好展陳提升及環境整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基地作用,積極開展水利宣傳教育工作,還開展了以“黃河頌”為主題的一系列進社區、進學校、進部隊等宣傳活動。黃河博物館還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水博物館網絡,在更大范圍內講好“黃河故事”,傳播黃河文化。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

          黨的二十大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為黃河優秀歷史文化和水利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如何與時俱進講好“黃河故事”?張笑蕾說,今年4月1日起,我國第二部流域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開始施行,這意味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將有法可依。“作為講解員,也需要加強學習,及時更新知識,把新時代的黃河保護和治理故事講得更好。”

          據悉,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黃河博物館將更好地發揮窗口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擴大影響力,讓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故事,在做好現有文物、史籍資料保護、利用工作的同時,廣泛征集治黃圖片和歷史實物、史籍資料,加以保護、研究和利用;采用多種手段和形式豐富現有展陳,讓展覽更生動、體驗感更強,讓文物活起來;改進和增加服務設施、服務項目,用先進、科學的社會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務觀眾,讓觀眾更好地了解黃河的自然史、文明史、治理史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治黃工作取得的成就,向世界提供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和大江大河可持續利用、發展中的成功案例。同時,呼喚全社會行動起來,關注母親河、保護母親河。

          講好“黃河故事”,傳播黃河文化,黃河博物館一直在路上!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武建玲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歐陽永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