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專訪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軒轅姓氏拜祖團:黃帝后裔尋根河南 軒轅家風千載流傳

          2023-04-1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版面報道

          癸卯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舉辦在即,在諸多受邀嘉賓中,有一個群體引起記者注意——連續十幾年參加拜祖大典的軒轅姓氏拜祖團。

          史稱,黃帝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關于尋根問祖,以中華人文初祖黃帝名號為姓氏的軒轅族人有著怎樣的心境與情懷?軒轅氏族在歷史上留下了哪些播遷足跡和往事?4月17日,記者專訪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軒轅姓氏拜祖團核心成員,了解復姓軒轅的姓氏文化故事。

          連續多年參加拜祖大典 尊祖敬宗不忘初心使命

          “2008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儀程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就是從那年開始組團到新鄭黃帝故里參加拜祖大典的。”負責拜祖團聯絡工作的軒轅詩華說,今年是疫情之后首次線下舉辦大典,大家都非常興奮和激動,報名非常踴躍。

          來自許昌長葛的軒轅玉民至今還記得第一年參加拜祖大典的心情:“拜祖大典神圣莊嚴,在心靈故鄉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禮,追遠報本、尊祖敬宗之心無比強烈。回到家以后,站在老祖宗的圣像前,感到自己作為軒轅黃帝的后裔,有責任有義務為弘揚姓氏文化不遺余力。”

          在城里工作的軒轅玉民將已經不常居住的農村老家閑置小院打造成了一個姓氏及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軒轅苑,集家國情懷、家教箴言、詩詞文化、修身養性四大板塊內容于一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子孫敬祖愛族之心。

          從小就聽爺爺講軒轅姓氏的軒轅玉民,認為姓氏文化要從娃娃抓起。他自費為幾十個家族學生定制軒轅復姓紅木印章,讓他們在“玩”中慢慢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軒轅玉民的兒子本碩就讀于國內一流名校,后獲得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在嚴謹家風影響下,兒子果然不負眾望,博士畢業那年,放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

          千年播遷依舊血脈相連 修譜立志激勵后世子孫

          “夏侯諸葛,聞人東方,公孫仲孫,軒轅令狐……”熟讀《百家姓》的人可能對這些朗朗上口的復姓記憶深刻。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復姓卻很罕見。

          據河南省軒轅姓氏工作委員會會長軒轅威介紹,歷史上因“省轅從軒”的書寫習慣、特殊朝代官禁避諱、漢字簡化等多種原因,使得軒轅氏流傳至今有了軒轅、軒、轅等多個姓氏。如今,約6萬軒轅族人散布在全國13個省市,主要分布于豫東及相鄰的山東、河北、安徽等地。追溯考察,他們90%以上源于河南。

          “由于資料缺乏,加之軒轅氏歷史上名臣大儒較少,目前除始祖軒轅黃帝外,軒轅豹是我族公認的遷徙始祖。”軒轅威一邊展示保存下來的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族譜一邊說,軒轅氏族譜記載,唐貞觀年間始祖軒轅豹跟隨李世民東征至襄邑(今商丘睢縣)西南25里長崗,因病擇地休養,后遷家眷于此,病故后葬在二里許的長崗之巔,族人世代居住于此,距今已1400余年。

          “山東族人間至今流傳著記誦宗族故事的俚歌,第一句就是‘我家先祖本諱斌,睢州境里有家門’。經考證,軒轅斌明朝永樂年間被派往山東清剿草寇并鎮守,后定居繁衍。”軒轅詩華說,他從小就知道祖上是河南人,1984年他從山東當兵來河南,感覺回到了祖根地,非常榮幸和親切。

          20世紀80年代,尋根熱在全球蔓延。1994年發表在《羊城晚報》上的《獨此一家姓軒轅》引起了曾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審、教育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的軒轅軻的關注。軒轅軻久居北京,原籍河南睢縣。他依據老家族譜撰寫文章《軒轅氏之歷史與現狀》先后刊載于《尋根》雜志和《光明日報》。此事件也激發了全國軒轅氏族人修譜立志的信心和決心。2009年初,睢縣長崗鎮軒老家村恢復了軒轅氏族牌坊,軒轅軻老先生親自撰題楹聯,成為新時代下軒轅氏族在道德風貌和文化追求上的精神傳承。

          文化交流促進商業合作 感念祖德家風代代傳續

          據了解,借助拜祖大典這個平臺,越來越多的省外甚至海外宗親聯系到河南省軒轅姓氏工作委員會尋根問祖,喚起了族親聯誼志,增強了氏族凝聚力。

          “我爺爺是當年參加抗日戰爭從山東到了江蘇徐州,最終落戶在那里。小時候知道山東老家,多年的尋根問祖活動讓我找到了老家河南。”2008年,軒轅書彬從江蘇前來參加拜祖大典,“我深切感受到中原大地的澎湃動力和蓬勃生機。2009年,我把企業從南京遷到鄭州。”

          “拜祖大典意義重大、傳播性強,來現場參加以及觀看拜祖大典的人們,通過拜祖大典感受到同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和榮譽感。很多宗親就是通過觀看拜祖大典和我們取得了聯系,對接家譜。”軒轅書彬說,“拜祖大典還能促進企業間的交流,對國際合作、業務交往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去年拜祖大典期間,我交往了一些外籍人員,最近我們談了一些中非合作項目。”

          軒轅華東2008年從睢縣來鄭州上大學,慢慢了解到很多家族的感人故事:太康80多歲的軒轅純信老族長至今牽掛族內事務,20世紀80年代,以他為代表的許多族人風雨兼程奔波在尋親聯誼修家譜的路上;睢縣已故老人軒轅基舜當年不顧體弱多病年事高,帶領后輩住澡堂打地鋪省吃儉用,追尋和見證了明刑部尚書軒輗后人家傳的明朝圣旨、象牙笏板等國家級文物……

          “2019年,有幸參加己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站到黃帝圣像面前,猶如漂泊的靈魂一下找到了歸宿。我時刻警醒,自己身體里流淌著黃帝的血脈,又擁有著無上榮光的軒轅姓氏,要常懷感恩之心,傳遞家風、齊家治國。”因為內心時刻提醒,踏實守信的軒轅華東收獲了越來越多的好友,也贏得了合作企業的緊密聯系。“軒轅氏族的家風家訓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心里。我會扛起傳承下去的使命。我會盡畢生之力,與海內外華夏兒女共同守護這心靈的歸宿。”軒轅華東堅定地說。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楊宜錦/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周曠達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