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金水區助推鄉村振興 打造沿黃河美村落

          2023-04-2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小橋流水、花團錦簇、郁郁蔥蔥……一走進金水區興達路街道馬渡村,印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道路,錯落有致的院落,郁郁蔥蔥的綠植,一幅村靜、景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時不同往日,現如今,鄉村綠化和路域環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過去,房屋建筑參差不齊、環境臟亂差,如今道路干凈整潔,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小洋樓。

          就馬渡科創小鎮來說,目前已有67家企業注冊入駐,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展示企業2家。這是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鄭州市委常委、金水區委書記張紅偉說。

          4月20日上午,金水區采取“實地觀摩+現場會”的方式,在沿黃1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興達路街道馬渡、來童寨、黃崗廟3個村,召開2023年區委農村工作會議。

          馬渡村創新“黨建+”工作模式,馬渡科創小鎮自2021年6月份小鎮項目開始籌建以來,目前已有67家企業注冊入駐,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展示企業2家,潘多拉森林動物王國占地面積350畝,匯集世界各地代表性珍稀動物100余種,年接待游客20000余人。中原園林占地24畝,主體建筑已全部建成,預計5月1日對外開放,屆時將成為河南省第一個集婚紗攝影、親子游玩、教育研學為一體的“家庭園藝”品牌。

          來童寨村充分發揮村莊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優勢,實現集產業、文化、旅游、休閑度假、養生養老“五位一體”,打造河南省乃至全國聞名的康養特色小鎮。來童客寨“幸福灣”民宿總占地面積46畝,投資金額為1.5億元,日接待游客數量為300余人,現已成為黃河岸邊新晉網紅打卡地。計劃打造幸福灣濕地公園項目,總占地約160畝,計劃投資約3000萬,打造河南省首個鄉村濕地公園、鄭州市最具個性的鄉村濕地休閑產業集群。

          黃崗廟村立足黃崗廟村史,突出鄉土元素,同時放大毗鄰黃河、金水郊野公園等生態自然優勢,以非遺文化街區建設為引領,與省內高校合作開展實踐教育,建設特色非遺的創作、展示、交易、傳播、體驗等平臺,打造非遺小鎮的文化旅游品牌、民俗節慶品牌等。目前,完成土地流轉350畝,引進椏丁·拾光露營農場,該項目已成為一個休閑式的露營農場。

          記者在觀摩后召開的2023年金水區委農村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金水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鄉村振興戰略行動,在守牢群眾合法利益、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紅線的前提下,保護沿黃生態、優化人居環境、導入優質產業,努力在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上走在全國前列,爭創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全力打造沿黃生態走廊鄉村建設樣板和未來鄉村聚落。

          下一步,金水區將努力打造“三強兩高一美雙示范”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體系。著力發展創新型都市現代農業,搭建“金水智農服務平臺”,加快建設黃河岸邊民宿小鎮,打造平臺經濟、總部經濟產業集群,同時積極策劃舉辦鄉村音樂節,集聚人氣、打響品牌,推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打造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都市近郊產業。要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基礎設施完善提升行動,深挖黃河文化,連片打造鄉村康養旅游示范區,樹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典范。

          張紅偉強調,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大產業導入和家庭經濟扶持力度,做到“一村一品一特色”、“一家一戶一產業”,同時“三單聯動”開展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收。

          張紅偉要求,圍繞“五星”支部創建,做實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用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機制,深化“三零”創建,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建強鄉村班子和干部隊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創新治理能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魯慧?通訊員?李貞?文/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