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鄭州經開區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第十二屆“泛舟河南、尋美中國”國際文化節正在總校區和錦龍校區同步進行,現場熱鬧非凡。
錦龍校區——龍騰虎躍,豐富體驗
錦龍校區的開幕式上,經開區教文體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戴紅燕在致辭中對學校提出希望:“本次的文化節錦龍校區和外國語小學總校區同步進行,充分體現了教育集團共建共享的理念。集團校成立以來,錦龍校區師生的精神面貌更加蓬勃向上,教師隊伍更加緊密團結,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辦學特色進一步凸顯,各項工作都在穩步向前。希望全體師生繼續團結奮進,勇毅前行,為錦龍小學的跨越式發展獻計獻策。”
隨著活動的正式開幕,祥龍瑞獅伴著鏗鏘的音樂舞動起來。只見一條條翻騰的龍在空中盤旋,一只只威武的雄獅歡騰跳躍、輾轉騰挪,龍騰虎躍舞出了時代的昂揚風貌。
操場上的美食體驗區、手工體驗區、游戲體驗區吸引了大批的學生。風味水煎包、甜奶蜜果棧引得大家紛紛品嘗。“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翠綠的粽葉,香甜的蜜棗,雪白的糯米,被心靈手巧的同學們包裹在一起,就成了一份節日的寄托與祝愿。
信手“黏”來、古法香囊DIY、多彩泥塑、與人為“扇”等指尖上的藝術,孩子們開啟了動手體驗的模式。古法香囊DIY遵循古法制作工藝,精心挑選各種中草藥如艾草、陳皮、丁香、薄荷、檸檬草等,經過縫制、分裝、打繩結等工序制作而成。一個個精美的香囊隨風飄蕩,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馨香涌入鼻尖。
幸運大轉盤、迷你高爾夫、古潮投壺、歡樂套圈圈等項目,更是師生們大展身手的舞臺。古潮投壺體驗區,孩子們一手持箭,閉眼瞄準再到最后一擲,圍觀的同學更是鼓掌喝彩,加油聲此起彼伏。
教室里的文化展館圍繞河南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以四藝文化、四大古都、河南精神、四大名著、四大圣人、傳統手工藝、四大傳統節日、河南特色文化等為主題,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孩子們參與其中,既是體驗者,更是傳播者。
外國語小學總校區:動靜相宜,藥草飄香
外國語小學總校區的操場上,幾面大鼓威震四方,敲出了少年的意氣風發。朝代旗迎風招展,上百名學生齊唱《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清脆稚嫩的童聲訴說著中國歷史朝代的變遷,傳達出身為炎黃子孫的自信豪情。
社團展示區,學生們細聞藥草之香,品嘗花茶之味,跟著老師一起做中藥毛猴,參觀的教師家長紛紛上前體驗耳穴壓豆、中醫艾灸。“這個穴位按摩好舒服呀!”“這個藥皂可以清熱解毒、殺菌止癢。”“這個花茶的功效是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社團成員跟著老師們一起為前來參觀的人員介紹,帶他們一起體驗,忙得不亦樂乎,以行動傳遞著中醫文化的精髓。
校園里,“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云”的春分美景、“夏至午之半,一陰已復生”的夏至特點正在一塊塊版面上詩意呈現。中草藥版畫上,紅花、麻黃、牛蒡子等,正以古樸原始的藥材、富有創意的勾勒,散發著藥香,傳遞著中醫文化的魅力。
走進班級文化展館,更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各班變身河南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河南各地市的特色、今日河南的發展成就,圣人文化、名著文化,節氣之美、生態之美,正在教室里通過學生的讀、寫、畫、講、演、唱、做等各種形式,全方位地呈現。《水滸傳》的展館里,學生正表演三碗不過岡的片段;《西游記》的展館里,仙氣飄飄,“小嫦娥”們正身著彩衣翩翩起舞;《三國演義》展館里,草船借箭等故事正在精彩上演。師生、家長徜徉其間,或講解、表演、迎接參觀者,或忙著答題闖關、拍照打卡,或聆聽學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水滸傳》中被稱為‘神機軍師’的人物是誰?”“中央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是?請看看選擇哪個?”一邊參觀學習,學生們一邊開啟了答題闖關攢印章的模式。據了解,活動結束后,學校還將評選各年級的闖關小達人,對認真學習的學生進行表彰。
據悉,舉辦至第十二屆的國際文化節,一直是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的重要節日活動,近年來,圍繞河南文化、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一班一主題、一班一展館的形式,通過鮮活的素材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式學習。正如集團總校長司嵐嵐所言:“學生作為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在每個孩子心中!”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賽華 通訊員 馮靈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