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河南民族樂團2023年度音樂季第一場——“國樂飛揚”民族音樂會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精彩上演。
本場音樂會是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主辦的“樂享新時代·周末音樂匯”系列演出,以及中國交響樂世紀回顧暨第八屆中國交響音樂季全國展演年系列演出之一,同時也是2021年度河南省省級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扶持項目——交響詩《大別山》的結項驗收專場。
音樂會由河南歌舞演藝集團承辦,河南民族樂團演奏,并特邀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指揮袁貝執棒。本場音樂會延續河南民族樂團演出慣性,出現了四部全國首演或省內首演的作品,其中委約青年作曲家陳思昂創作的交響詩《大別山》(新版)是全國首演;民族管弦樂《國樂飛揚》、管子協奏曲《余暉下的背影》(梁越擔任管子演奏)、二胡協奏曲《弦歌吟》(樂隊版、李夏豐擔任二胡演奏)為河南首演。此外,音樂會還穿插了民族管弦樂《郎歌》、《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彈撥樂合奏《長白歡歌》等風格多樣的優秀作品。
作為本場音樂會的壓軸曲目,交響詩《大別山》使用了三樂章結構,作品以大別山革命故事為創作背景,以“八月桂花遍地開”音樂材料為主導動機,奏響了新時代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的昂揚旋律。
在第一樂章“大別山印象”中,嗩吶模仿軍號演奏,以號角般的音型將觀眾帶入紅色革命歷史情境。
第二樂章“紅色記憶”中,大量彈撥樂與弦樂,以婉轉抒情的旋律演繹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革命時光,極具浪漫主義情懷。
第三樂章“暢想大別山”則以大開大闔、氣勢宏大的音響,展現了大別山地區逐夢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壯麗篇章,熱情謳歌了綿延賡續、紅旗不倒的大別山精神。河南民族樂團各個聲部嫻熟的演奏技巧以及袁貝指揮自如的掌控,使得演出呈現出色的水準,收獲了觀眾熱烈的反響。
演出結束后,河南省省級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項目民族交響詩《大別山》結項驗收暨河南民族樂團參加第八屆中國交響音樂季全國展演專場研討會召開。
中國交響音樂季藝術中心秘書長何春生表示,河南與黑龍江是僅有的兩個交響樂團與民族樂團都入選中國交響樂展演季的省份,這是他第一次觀看河南民族樂團演出,樂團展現的出色演出狀態與各聲部高度的均衡度令人意外。
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指揮袁貝認為,交響詩《大別山》在音樂線條、和聲語匯、素材使用和內聲部寫作等方面都有著出色的設計,河南民族樂團本場演出的表現也令人贊嘆。
《音樂周報》音樂評論家孟綺認為,作曲家陳思昂巧妙使用了“八月桂花遍地開”的音樂素材,并在創作中充分發揮了河南民族樂團的優勢。作曲家張一兵表示,這部《大別山》畫面感很強、能聽到大別山面貌和大別山精神,這部作品中的織體、長旋律寫法等都可圈可點。
信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院長陳新宇表示,2018年5月,河南民族樂團音樂總監杜宏亞帶團到大別山演出,當時杜宏亞就萌生了創作一部有關大別山的民樂作品的想法。2019年9月,交響詩《大別山》(單樂章)進行了首演。這次修改后的交響詩《大別山》再次立上舞臺,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
河南歌舞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志峰表示,大別山區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大別山精神是我省四大精神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講好大別山故事,弘揚大別山精神,是我們藝術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接下來,該集團將積極吸收各位專家領導的寶貴意見,繼續反復打磨,加工提高,努力將交響詩《大別山》打造成一部能夠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藝術精品。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 通訊員 李浩然 宋曉丹 /文 呂恩宇?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