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熱浪席卷東南亞!厄爾尼諾今夏或刷新全球最暖紀錄

          2023-05-16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 中國氣象局、北京日報官網、上游新聞、中國氣象報社 分享到:

          4月27日,一名女子在緬甸仰光街頭出行。4月,緬甸至少10個城市的氣溫超過40攝氏度,全境超過10人因為中暑死亡

          4月22日,在泰國曼谷,行人打著遮陽傘過馬路

          4月以來,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氣溫就突破40℃,接連刷新了歷史同期最高氣溫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發布的一份通報顯示,今年下半年發生厄爾尼諾事件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2023年1月至3月,尼諾3.4指數平均值為-0.4℃,已低于-0.5℃拉尼娜閾值,因此,“三重”拉尼娜在2023年春季之前結束。

          熱帶太平洋目前正處于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中性偏暖狀態(既非厄爾尼諾也非拉尼娜),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將于今年夏季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各種分析表明,2023年或2024年,極有可能創造全球新的最暖紀錄。

          預計:今年出現厄爾尼諾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世界氣象組織5月3日發布最新評估報告說,今年晚些時候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評估報告說,異常頑固的拉尼娜現象持續三年后現已結束,熱帶太平洋目前處于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ENSO)中性狀態,既不是厄爾尼諾現象也不是拉尼娜現象。今年5月至7月,從ENSO中性狀態過渡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60%。這一可能性在6月至8月將增加到約70%,7月至9月將增加到約80%。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表示,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很可能導致全球變暖的新高峰,并增加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

          美國氣候預測中心預計,ENSO中性條件將在春季持續,隨后在5月至7月期間發生厄爾尼諾的可能性為62%。  

          影響:厄爾尼諾對我國汛期的影響可能明年最明顯  

          厄爾尼諾現象平均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厄爾尼諾通常與世界不同地區更多的高溫、干旱或暴雨洪澇事件有關。它可能會暫時緩解非洲之角的干旱以及澳大利亞暴雨洪澇的氣候影響,但也可能引發更多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包括東南亞一帶的高溫干旱。

          “厄爾尼諾的出現,必然會造成區域或全球的氣候異常。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異常的天氣氣候事件強度加強、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為顯著。上一次超強厄爾尼諾發生在2014年秋季至2016年春季,其間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創造了全球1850年以來歷史最暖紀錄。厄爾尼諾有利于打破我國目前降水‘南旱北澇’的局面,長江流域降水可能會增多,冬季暖冬氣候概率增大。”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說。

          厄爾尼諾對我國汛期氣候的影響,通常在其出現之后的第二年變得更加顯著,因此可能在2024年最為明顯,當然這也與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出現時機有一定關聯。

          時間:今年或明年極有可能創造全球最暖紀錄

          2015年至2022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八年,也是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以來最暖的狀態。盡管過去三年里出現了具有冷卻效應的拉尼娜現象,起到暫時遏制全球升溫的作用,但厄爾尼諾的發展很可能導致全球氣溫出現新高峰,并增加打破溫度紀錄的可能性。

          各種分析表明,2023年或2024年,極有可能創造全球新的最暖紀錄。目前,東太平洋表面暖水發展很快,全球最早受到厄爾尼諾影響的是熱帶太平洋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北美和東亞、南亞國家也會受到影響,持續的暖水使得氣候異常持續時間更長。

          世界氣象組織每年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這是因為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和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了雙重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它出現后一年內顯現出來,因此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對氣溫的影響可能在2024年最明顯。

          因此,全球各地都應針對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做好應對準備。

          現象

          體感溫度54℃ 東南亞多國高溫破歷史紀錄

          近日,熱浪席卷東南亞,多國高溫破歷史紀錄。泰國首都曼谷、春武里府、普吉島等地體感溫度一度達到54℃,菲律賓部分地區體感溫度逼近50℃,越南氣溫創新紀錄,達到44.1℃。老撾6日記錄到43.5℃的高溫,也打破其歷史紀錄。緬甸東部一城鎮近日也測得43.8℃的氣溫,為當地10年來最高;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氣溫也刷新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高紀錄。  

          泰國普吉島體感溫度一度達到54℃  

          根據泰國媒體報道,近八年來泰國氣溫不斷上升,被認為是145年來最熱的一段時間。而今年又是近八年來最熱的一年,5月份,首都曼谷、春武里府、普吉島等地體感溫度一度達到54℃,全國平均最高氣溫也升至40℃。泰國政府發布極端高溫警報,提醒民眾減少外出。氣候專家分析稱,近期泰國受低氣壓控制,導致此次極端高溫天氣持續。數據顯示,今年4月,泰國用電量峰值已達3.1萬兆瓦,對當地供電能力提出挑戰,不少地區出現短時停電、限電情況。泰國能源部能源政策和規劃辦公室預測,今年泰國的用電量峰值或將達3.9萬兆瓦。  

          菲律賓部分地區體感溫度逼近50℃ 

          5月7日,菲律賓國家氣象局在伊薩貝拉省記錄下今年以來的最高氣溫39℃,而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已經逼近50℃。當地民眾的生活受到影響。菲律賓一小吃攤主維多利亞·蘇爾蒂利亞表示:“熱到我無法呼吸,特別喘。看我的電費這個月6200多比索(約合人民幣775元),足足比上個月漲了1000多比索(約合人民幣125元)。”菲律賓國家氣象局5月2日發布厄爾尼諾預警,稱菲律賓6月至8月有大概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并將持續至2024年一季度。菲律賓部分地區將可能出現干旱甚至旱災。 

          越南氣溫創新紀錄:44.1℃  

          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當地時間5月7日說,越南6日記錄到44.1℃的高溫,創下該國最高紀錄。據越南《人民報》報道,這一高溫是在清化省回春地區一個氣象站測得,打破了2019年4月20日在阿宣省香溪地區測得的43.4℃的最高紀錄。

          越南北部和中部省份自5月4日以來遭遇高溫天氣,不少地方午間氣溫升至37至43℃之間。氣象部門建議民眾盡量避免高溫時段外出。據法新社報道,6日中午,越南首都河內街頭行人寥寥,大部分人待在室內。峴港一名叫做阮氏蘭的農民說,由于氣溫過高,農民們不得不提早勞作,“必須在上午10時前干完農活,以避開高溫”。

          專家

          到2100年極端熱浪頻率或增加3-10倍

          科學家們表示,在全球范圍內,隨著人類造成的氣候危機影響的加速和全球氣溫的持續上升,持續的極端熱浪“只會變得越來越普遍”。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到2100年,極端熱浪的頻率將增加3到10倍。

          這項研究發現,在包括亞洲大部分地區的熱帶地區,人們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暴露在危險的高溫下。“極度危險高溫”,即氣溫高達51℃的天數,可能會翻倍。專家表示,這種高溫水平將突破人類生存的極限。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曾發布報告,提醒氣候變化會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它呼吁各國采取深入、快速和持續的減排行動,減緩氣候變化的腳步。

          危害

          極端高溫會給健康帶來哪些威脅?

          頻發的高溫天氣,會對人們的健康帶來想象不到的威脅。

          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濕球溫度”超過95華氏度(約35℃)時,人體就無法有效地進行自我冷卻。健康專家索卡表示,很多人習慣在“濕球溫度”很高的日子里進行體育鍛煉,面臨極大的中暑風險。在超過40℃的極端高溫下,隨著身體變熱,心臟會更加努力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從而可能導致低血壓。過度出汗也會導致一定的健康風險,如當人體的體液和鹽分流失,再加上血壓降低,就容易引起熱衰竭等疾病。

          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氣象專家馬修·卡普奇表示,東南亞國家近來強日照、高氣溫、少云量、弱風力、少降雨等不利氣象條件還有可能將加速光化學反應,造成臭氧濃度超標,相關國家應提高警惕。

          據了解,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呼吸系統的刺激和損傷上;其中,65歲以上老人、學齡前兒童、運動人群及女性所受影響更大。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說,極高溫天氣令印度的農業、經濟和公共健康承受“前所未有”的負擔。

          泰國氣象局預計,今年6月中旬開始,泰國將面臨嚴重旱情,其嚴重程度可能超過2020年旱災。“一般來說,隨著5月中旬季風的到來,降雨量增加,泰國的高溫天氣會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預計今年下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炎熱干燥的天氣還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泰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學和氣候變化專家維薩努表示,社會各界必須為持續高溫和干旱做好準備,尤其要警惕干旱對農業的影響。

          厄爾尼諾強度五個等級(海溫距平累積)

          ≥16.6℃    極強

          13.4-16.5℃  強

          7.1-13.3℃   中等

          3.9-7.0℃   弱

          ≤3.8℃    極弱

          海溫偏高多久才能界定為厄爾尼諾?  

          目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要以NINO綜合區(NINO1+2+3+4)的海溫距平均指數作為判定厄爾尼諾事件的依據,指標如下:NINO綜合區海溫距平均指數持續6個月以上≥0.5℃(過程中間可有單個月份未達指標)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若該區指數持續5個月0.5℃,且5個月的指數之和≥4.0℃,也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認定條件:

          綜合區海溫距平指數持續6個月≥0.5℃或者綜合區海溫距平指數持續5個月≥0.5℃且5個月指數之和≥4℃。  

          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  

          強厄爾尼諾年份,均出現了極端干旱或洪澇災害。以1997-1998年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為例:

          1997年海溫距平指數從1月起連續12個月持續上升,到1997年12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平均海表溫度距平達到2.8℃的極高值,此次厄爾尼諾事件持續時間14個月,成為一個多世紀以來海溫距平指數峰值最高、強度最大的一次。

          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爆發后,引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氣候異常,一些國家和地區暴雨頻繁,洪澇成災,另一些卻高溫少雨,遭受嚴重干早。這次強厄爾尼諾事件至少造成2萬人死亡,全球經濟損失高達340多億美元。  

          南美多國暴雨洪水

          巴西東南部高溫、東北部干旱。智利北部6月連續兩天降雨量相當于過去21年降水量總和。  

          中美洲嚴重高溫干旱

          巴拿馬城:7月氣溫偏高6℃-7℃,運河水位下降,航運受到影響。

          古巴東部:干旱導致農作物減產50%。  

          東非多雨致洪,南非初夏遭熱浪襲擊

          印度洋西海岸降水偏多,洪水引發霍亂、瘧疾等傳染病。9月下旬南非熱浪襲擊,致使草場大火不斷。  

          熱帶西太平洋及沿岸地區干旱橫行

          菲律賓嚴重干旱,5大水庫水位低于常年,水稻和玉米種植被迫推遲。印度尼西亞嚴重干旱,引起大范圍森林火災。  

          大西洋熱帶風暴減少 東北太平洋颶風災害嚴重

          墨西哥9月中旬到11月上旬,連續受到4個強颶風襲擊。  

          中國長江流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引發特大洪水

          1997年夏季,北方出現了罕見大范圍的持續高溫天氣。

          1998年初,南方持續陰雨天氣,部分地區出現罕見的冬春汛。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