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網絡游戲中跨過各種注冊門檻,或購買賬號或偷用家長身份信息,注冊游戲ID后沉迷于網游世界,甚至背著家長少則幾千多則數萬元地向游戲賬號充值,待家長察覺向游戲公司申請退款時,又往往會遭遇各種麻煩。
近日,市民董女士向正觀新聞“鄭在辦”服務平臺求助,稱8歲的兒子在今年3月玩“夢回鳳歌”游戲時充值萬余元,申訴退款時遇到了舉證難題,提醒廣大家長關注家中未成年兒童是否存在“不理智氪金”,避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孩子偷玩游戲,支付寶出現多筆“998元”充值
“夢回鳳歌”為廣州拓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開發,是一款融合東方元素的3DARPG豎版仙俠修仙手游。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是一家以從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企業。
“4月初支付寶花唄賬單一出,把我和孩子他爸都驚著了,這段時間沒怎么使用支付寶,居然有一萬多元的支出,查完才知道是孩子玩游戲了。”董女士說,支付記錄顯示,3月5日開始,孩子使用家人的支付寶賬號進行游戲充值,至4月1日收到賬單時,一家人才知道“花唄”被孩子用來“游戲氪金”了。
董女士提供的支付賬單顯示,2023年3月5日至3月25日,家人所用的支付寶賬戶產生了多筆金額為998元的充值,用途為購買游戲中的“元寶”,充值總金額在11000元左右。
“這款游戲注冊和充值的門檻都很低,沒有讓使用者人臉識別,只要手機注冊有品牌賬號,就能登錄進去游戲,避雷!”董女士說,自己曾經體驗過這款游戲,發現很多其他游戲需要的人臉識別或實名認證程序,并未在這款游戲中出現,認為公司發布的游戲存在設計漏洞。
她認為,8歲男童辨別能力尚未成熟,容易被眼花繚亂的道具所吸引,游戲又未對未成年人使用進行限制,充值產生糾紛不但給家長造成了損失,同樣也會影響游戲公司的形象和信譽。
退費申請被拒,家里沒監控咋提供視頻證明?
董女士講述,發現孩子“游戲氪金”,她通過游戲APP中的熱線電話反映了孩子充值的問題,客服人員向其提供了“勁飛游戲”電子郵箱賬號,并告知后續通過郵箱申請退費事宜。
“我們申請退款,但兩次都被駁回,要求我們提供孩子在玩游戲和充值的監控視頻。”她說,勁飛游戲客服“芝士”的回復是“游戲內的充值都是需要經過玩家的點擊和確認才會進入充值,并不會強迫玩家充值,如您還有其他可證明是未成年人游玩的信息,麻煩您回復本郵件上傳以便嘗試再次為您提交未成年人充值申訴”。
對于客服人員的回復說法及要求提供其他證明繼續申訴的建議,董女士提出質疑:“要提交孩子玩游戲充值的監控視頻?我們家又沒監控,這咋提供視頻?”
對于董女士反映的情況,記者下載“夢回鳳歌”手機游戲,“哪里亮了點哪里”通過簡單步驟便可登錄游戲。進入游戲頁面后只需一步登錄手機號所注冊的品牌賬號,如華為賬號、小米賬號、Apple ID等。而這些賬號隨機主手機號實名綁定,均已通過成年人認證,進入游戲便自動通過了實名認證這一程序。
在記者的游玩體驗中,未出現“小學生的克星”人臉識別或身份證號實名輸入這一環節。在進行游戲充值時,并不需要相關認證便可直接跳轉第三方支付,若兒童在其父母手機中收錄有指紋、人臉或知曉支付密碼,通過建議操作便可完成游戲充值。
游戲充值有爭議?網友投訴被“薅羊毛”退費難
勁飛游戲是肇慶勁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肇慶勁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基于手游體驗和用戶運營的新型游戲公司,目前經營狀態為存續。
在網絡平臺中,有網友反映在勁飛科技旗下游戲中充值萬元卻遭遇“封號”。
通過黑貓平臺搜索“夢回鳳歌”,有3位網友反映該游戲誘導未成年人消費,且遭遇了退款難題。在應用商店中搜索“夢回鳳歌”手游,評論區中也有網友“溫馨提醒”稱該款游戲需不斷充值,并稱之為“薅羊毛”的游戲。
5月24日上午,記者致電肇慶勁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說明董女士遇到的未成年人充值游戲的問題并咨詢該公司如何界定是未成年人充值及退費規則,接線人員稱其只是公司人事,并不清楚詳細規則,但會將董女士孩子的游戲賬號、游戲區服及往期處理該事件的客服信息記錄轉給相關業務部門。
下午3時許,記者再次致電肇慶勁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稱其并不知曉后續處理等情況也不能給予回復,且稱并不知曉該公司相關人員或總客服電話,不能向記者提供對接處理問題的渠道。 ???
網游退費糾紛多,提醒家長守好“第一道關口”
在網絡搜索中,近年多有此類事件發生,家長一方多認為游戲公司應從源頭上落實監管責任。對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兒童來說,如若沒有強有力的充值規避措施,很容易會被游戲道具所吸引而進行充值。而到了退款申訴時,常會碰到游戲公司要求證明游戲賬戶是未成年在使用、錢也是未成年充的這樣的舉證問題。
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明確規定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所有網絡游戲必須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所有網絡游戲用戶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信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網絡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
“鄭在辦”提醒各位家長守好“第一道關口”,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的監管,比如對于電子產品的使用,家長可以制定一個家庭規則,避免過度娛樂或非理性消費,守護孩子健康成長,從源頭上杜絕此類消費糾紛的發生。與此同時,也應向提供網絡游戲相關服務的平臺主張錢款的返還,并保留相關的證據。如申訴無果,建議及時通過訴訟途徑追討。司法機關的介入,能促使提供網絡游戲相關服務的平臺重視完善相應的管控機制。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汪永森 實習生 安欣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