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有著36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在新時代的高速發展道路上,勇毅向前,成績斐然。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市分公司,一個固本又創新的企業,自成立以來就確立“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在助力城市發展的道路上,行耕不輟,履踐致遠。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持續洶涌,鄭州鐵塔與我們的城市——鄭州,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故事。回首近年來的點點滴滴,鄭州鐵塔充分發揮5G新基建“主力軍”作用,堅持與行業協同,深化綠色共享,加快“通信塔”向“社會塔”“數字塔”轉變,夯實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底座,為“數字鄭州”騰飛插上了“智慧翅膀”。
用新技術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走在奧體中心附近的丹水大道上,細心的人會發現有一排高高的“假樹”屹立在南水北調的綠化廊道中。很多人會疑惑,這到底是什么樹?其實,這是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市分公司(簡稱鄭州鐵塔)建設的仿生樹信號塔,其像樹一樣的外觀能夠更好地融入環境中。
作為服務于通信行業的“一體業務”,鄭州鐵塔堅持“共享競合”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創新技術加快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通信設施資源統籌共享,積極為鄭州數字經濟發展發揮戰略支撐作用。而仿生樹信號塔就是鄭州鐵塔“一體業務”的創新之一。
鄭州鐵塔利用市政路燈桿等社會資源掛載5G微站,使基站建設和金融島風貌有效融合,實現“無塔化”建站模式
為使基站建設和城市風貌有效融合,鄭州鐵塔還在金融島上探索塔城融合,避開常規高塔建設的傳統模式,創新采用改造、融入商業樓頂景觀的方案實現了“無塔化”5G基站建設模式,并利用市政路燈桿等社會資源掛載5G微站,在實現合理規劃部署的同時,與金融島環境完美相融。
鄭州鐵塔的創新遠不止于此。為解決5G設備功耗高、降溫能耗大的問題,鄭州鐵塔在機房中創新設計開放式BBU掛架。鄭州鐵塔通信發展部有關負責人張耀威向記者介紹,該方案整體采用鏤空結構,BBU錯層安裝可充分散熱,同時四周無設備擋板,方便后期維護,成功解決了發熱量大的問題,與傳統機柜相比,不僅單站造價降低了約7%,而且采用該方案的機房每年可節約電費約10萬元,為鄭州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貢獻了鐵塔力量。
此外,為提升基站防汛抗災能力,確保在極端災害天氣下信號不中斷,鄭州鐵塔針對基站機柜進行升級,將機柜設備艙設置為密封區域,把底部下進線孔改為上進線孔,消除底部水浸不利因素,同時將機柜門密封圈更換為防水性能更高的橡膠圈,提高防水性能,并在柜體底部定制匹配機柜的多用途止回閥,保證氣體和液體“只出不進”。
為夯實鄭州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實現更廣泛的網絡覆蓋,鄭州鐵塔攻堅克難,加快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如今5G基站建設數量已累計達到4.2萬個,實現了鄉鎮以上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
用新能力助推智慧城市躍進發展
擁有如此龐大的站址資源,如何才能物盡其用呢?鄭州鐵塔秉持情系社會民生、服務地方經濟的初心,自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方向,并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創新和拓展。
鄭州鐵塔的“兩翼業務”正是基于此而開展的,主要是利用站址資源做大做強共享服務。其中“一翼”是服務數字中國戰略,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專業化運營能力,將通信塔化身為“數字塔”,為千行百業數智化發展強基賦能。
為助力鄭州智慧城市躍進發展,鄭州鐵塔充分利用通信塔中高點位優勢,以視頻信息采集分析服務為核心,整合算法、終端、傳輸、數據管理,將鐵塔化身為裝配“千里眼”“智慧腦”的空中崗哨,廣泛服務于環保、國土、公安、交通、林業等重點行業領域,有力支撐鄭州智慧交通、智慧農林、平安城市等戰略實施。
如今,鄭州鐵塔的無人機空地一體指揮警用平臺項目、鄭東新區管委會城市大腦項目已在鄭東新區完成落地。鄭州鐵塔行業拓展部有關負責人張震告訴記者,鄭東新區共有390處滿足停機坪搭建條件的站址,具備7×24小時的電力保障及得天獨厚的無線、有線通信條件,依托塔上的監控裝置可實時進行遠程監測。鄭州鐵塔打造的鐵塔固定視頻點位+無人機移動點位創新綜合解決方案,貼近政務、政法、應急等行業需求,有效彌補了鐵塔高點監控中的盲區,真正做到看得遠、看得清、看得全。下一步將規劃全市一張網,打造鄭州鐵塔“動靜”結合的視頻監控新模式。
此外,在鄭州金水區未來路辦事處,鄭州鐵塔完成了辦事處轄區30處高點位安裝,實現全區域高位煙火監控,并逐步實現全區人員、車輛、煙火等各類事件的智能化管理,更好服務和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截至目前,鄭州鐵塔已累計建設“數字塔”超2000座,為城市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作出了有力的貢獻。
鄭州鐵塔將通信基站的電力保障能力向社會延伸,提供換電、備電、充電等多元化能源服務
用新能源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數
“電動車電量不足,需盡快充電。”臨近中午,正前往文化產業大廈配送的騎手陳卓偉,手機上收到了這樣的提醒。此時正是外賣送餐的高峰期,保溫箱內還有3個外賣要送,但陳卓偉并不驚慌,根據“鐵塔換電”APP規劃的換電路徑,很快就來到了最近的位于升龍廣場的智能換電柜,只用了30秒,他三下五除二很輕松地就給電動車換上了滿電的電池。
“以前外賣送餐的時候,我們都是準備兩輛電動車,其中一輛沒電了,趕快回去換另一輛,既麻煩還影響配送。”陳卓偉感慨地說,“現在好了,有了這個換電柜,我們就能隨時給電動車‘加滿電’。”
陳卓偉使用的正是鄭州鐵塔的共享換電柜,可為外賣、快遞騎手們提供電池租用服務,大大減輕了騎手們的創業成本壓力。
這是鄭州鐵塔另外“一翼”的其中一項應用。這“一翼”是鄭州鐵塔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將通信基站的電力保障能力向社會延伸,提供換電、備電、充電等多元化能源服務,賦能社會、服務民生。
據鄭州鐵塔能源經營部有關負責人王辰陽介紹,鄭州鐵塔已累計在鄭部署超870個共享換電柜,服務快遞、物流小哥,并與市委組織部、市總工會聯合共建了“騎手之家”和“暖心驛站”40處,為全市2萬余名騎手“續航”。
除此之外,鄭州鐵塔還建設了新能源充電站,助力新能源車主便捷出行。值得一提的是,為協助小區物業解決“飛線充電”和“私接亂拉”等電動車充電的安全隱患,鄭州鐵塔累計在全市400余小區投運超4萬個兩輪電動車充電端口,為15余萬市民提供集中、安全、智能、便捷的充電服務。
與城市共成長。接下來,鄭州鐵塔將積極響應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要求,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深化實施“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堅持5G共建共享,深化市場化變革,推動企業數智升級、助力城市智慧治理,共享信息化、數字化福利,服務當地民生,全力為“數字鄭州”建設貢獻鐵塔力量。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冬生
通訊員 王振森 翟樹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