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在京舉辦的第五屆“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用視頻的方式,向全世界熱愛短視頻創作的朋友,發出真摯邀請:行走河南,感受它的遼闊深沉、活力璀璨,進一步讀懂中國!參加啟動儀式的嘉賓和代表也紛紛就本屆大賽以河南鄭州為舉辦城市發表了感受和看法。
▲第五屆“第三只眼看中國” 國際短視頻大賽在京啟動
河南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期待快點到鄭州
“幾年前我還在美國的時候,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看到關于河南和中國文化的視頻。當時我還不知道中國的省份都有哪些,但那一刻,河南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感覺這個地方對中國來說很重要,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中國外文局《第三只眼看中國》外籍主持人 Jack Klumpp(柯魯瀚)告訴記者,河南有四大古都,他只去過洛陽,還想去鄭州、開封,還有安陽。
“鄭州是座什么城?燦爛的歷史文明、濃厚的古都魅力、大氣包容的城市文化、極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四通八達的絲路樞紐、時尚活力的生態綠城、開放創新的現代城市,無論你來自世界哪里,都能在這里,感受到如家般的溫暖,遇見成就夢想的機遇……”Jack Klumpp(柯魯瀚)說,啟動儀式上,播放的鄭州宣傳片非常精彩,讓他迫不及待地想快點去到鄭州!
“河南鄭州是一個展示華夏文明、黃河文明非常重要的城市,黃帝故里、商都遺址、少林功夫、中歐班列……每一個故事都足夠吸引眼球。”大賽評審組外籍專家代表,華納兄弟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東亞及東南亞區總編輯Vikram Channa(魏克然)表示,期待在本次大賽中看到更多的中外創作者,用更大膽、更多樣化的鏡頭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彰顯中國風貌,增進中外文化交流與深度了解。
搭建“雙向奔赴”的高速通道
大賽組委會代表、中國外文局煦方國際傳媒常務副總經理王新玲介紹說,“第三只眼看中國”品牌創建于2018年,為中國外文局原創多語種短視頻節目、外文局“外國人講中國故事”重點項目。
“這次大賽有很多延伸活動,比如將走進河南鄭州的高校、媒體,進行交流溝通,從創意到拍攝,到制作,為不太有拍攝經驗的青年團隊提供更長線的指導和答疑解惑。”王新玲表示,“我們一直堅持在做這件事情,就是希望能夠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界、業界、互聯網平臺,國內外的創作者團隊、機構、自媒體個人、媒體單位等都匯聚在一起,溝通交流,比拼作品,形成良好的創作氛圍,用豐富多彩的方式、用各自的視角去講述中國故事,當然今年,會更重點地去講述鄭州故事、河南故事,非常值得期待。”
往屆參賽團隊代表、格魯吉亞視頻博主Tamar Kvlividze(桃漫)分享說:“國際交流需要‘雙向奔赴’才能更有效傳達信息。很高興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將自己在中國學習生活的經歷介紹給家鄉格魯吉亞的觀眾,將中國的科技、生活、美食和文化等豐富面貌傳遞給海外觀眾。”
為海外受眾講述
他們看得懂、能理解、會認同的中國故事
已經89歲高齡的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從事文學和電影教育工作60多年,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始人,2020年以來,其所在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與中國外文局、與“第三只眼看中國”品牌始終保持著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做好對外講述中國故事這一時代課題。
作為大賽合作單位代表和評審組專家,黃會林認為,“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為中外短視頻創作團隊提供了一個展示創意、比拼作品的舞臺,讓大家有機會通過鏡頭,記錄自己體驗、觀察的中國故事,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創作團隊同臺競技,可以交流切磋。互聯網受眾也通過獲獎作品的展映展播,了解到不同創作團隊個性化視角下的多元中國故事。
談及河南,黃會林并不陌生,嵩山少林寺、林州紅旗渠,還有被稱為世界九大奇跡的郭亮洞掛壁公路,她至今印象深刻。以她名字命名的北京師范大學會林文化基金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河南行活動也曾為外國青年打開一扇了解河南的窗口。
“河南及鄭州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中心,既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又有著‘一帶一路’倡議下匯通東西、融通中外的時代機遇與發展成就。期待在本屆大賽中,看到更多的中外創作者們關注河南,關注鄭州,以內容豐富、形態多元的優秀短視頻作品,記錄大美河南、奇妙鄭州的多樣故事。”黃會林說,鄭州作為本屆大賽的舉辦城市,可以借此契機把鄭州的古老厚重和最新、最前沿的文化結合,更多更好地向世界傳播,讓以鄭州為代表的河南文化、中原文化走向世界,讓更多的國際觀眾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蘊。
▲鄭州是座什么城?點擊視頻觀看
掃碼了解“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更多詳情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