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我與鄭州共成長 | 平均年齡71歲的老年雷鋒團:繼續書寫綠城“雷鋒故事”

          2023-06-1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扎根火車站堅持志愿服務30余載,

          今年平均年齡71歲的老年雷鋒團:

          和鄭州一起 繼續書寫綠城“雷鋒故事”

          開欄的話

          “他們是鄭州最耀眼的星!”鄭州晚報創刊74周年、改版21周年百版紀念特刊《城長之戀》推出21位封面人物(群體),并登上城市地標大屏,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

          作為與鄭州共成長的親歷者、見證者,他們背后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本報今起推出“我與鄭州共成長的故事”系列報道,第一篇為您講述21位封面人物(群體)之一的鄭州市老年雷鋒團的故事。

          他們在不同崗位上兢兢業業,奮斗多年,用青春和歲月譜寫人生華章。如今,他們退而不休,初心不改,用實際行動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為成千上萬名旅客送去溫暖。他們就是今年平均年齡71歲的鄭州市老年雷鋒團。

          “能夠登上鄭州晚報改版21周年特刊封面,我們非常高興。這是對老年雷鋒團最好的褒獎,我們要在服務站點內掛起來。”昨日上午,鄭州火車站東廣場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內,從記者手中接過《城長之戀》封面人物照片時,老年雷鋒團團長姚淑英激動地說道。

          老年雷鋒團收到特刊封面照片后開心合影

          2013年至今 老年雷鋒團服務旅客超300萬人次

          鄭州晚報《城長之戀》特刊封面人物這樣介紹老年雷鋒團:鄭州火車站東西廣場,活躍著一個由鐵路離退休職工組成、今年平均年齡71歲的老年雷鋒團。每當旅客遇到難題,老年雷鋒團成員總是志愿服務、周到幫助,用真心溫暖著南來北往旅客的回家路。近年來,老年雷鋒團先后獲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全國五好基層關工委先進集體等榮譽。

          “夕陽無限好,何懼近黃昏。老年雷鋒團用行動傳遞人間溫暖,用真情詮釋‘雷鋒精神永不過時’,也成為大愛鄭州、溫暖鄭州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這是特刊封面序語對他們的贊美。

          “封面序語寫得太貼切了,道出了我們工作的動力源,也寫出了我們堅持志愿服務30余載的初心。這是一份特殊的褒獎,非常有紀念意義。”姚淑英說,大家堅信,只要人生有光,夕陽紅的年紀照樣紅霞滿天。2013年至今,老年雷鋒團服務旅客超300萬人次,志愿服務時長達12萬小時。

          老年雷鋒團成員、93歲龔長水展示為旅客指路準備的路條

          年齡最大93歲志愿者:學知識、長見識,平凡也精彩

          “您好,我從河北過來,想到鄭州海洋館,請問坐哪路公交車?”

          “您往南也就是往右走,走到那幾棵樹的位置,坐29路公交車就能直達。”

          “您好,我坐公交車,身上沒零錢,能幫忙換5塊錢零錢嗎?”

          “可以的,這有個二維碼,掃一下。”

          …… ……

          上午10點左右,不時有剛下車的旅客來到鄭州火車站志愿服務站點尋求幫助,93歲的志愿者龔長水一一耐心解答。他是老年雷鋒團中年齡最大的志愿者,退休后便加入志愿服務隊。

          “老年雷鋒團最早被稱為老年義務服務隊,由幾十名車站退休下來的老骨干、老黨員組成。剛成立的時候,大家在鄭州火車站售票處門口擺張桌子、幾個凳子,每天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指路、提供熱水。2013年,我們才更名為老年雷鋒團,而且有了固定的服務站點。”說起老年雷鋒團的故事,這位耄耋老人滿臉笑容,如數家珍。

          龔長水老人說,對于自己參與志愿服務的事兒,家里人非常支持。“志愿服務既能幫助別人,又能實現自我價值,還能學知識、長見識,人生不虛度,平凡也精彩。”

          20世紀90年代,老年義務服務隊(老年雷鋒團前身)在火車站候車廳為旅客提供熱水 受訪者供圖

          城市框架越來越大,他們帶著紙筆為大家繪制最新公交線路圖

          根據旅客需求,老年雷鋒團志愿者們還學會了用智能手機,地圖導航、翻譯軟件、二維碼收付款等功能都能熟悉運用,并且還制作了一本公交線路服務指南,內容不僅涵蓋鄭州市各大醫院、商場、車站、政府機關、熱門景點等公交站點,還包括車站發車車次,非常細致。

          為獲取更準確的公交線路,老年雷鋒團的“紅管家”、82歲的秦昭祿老人手繪制作了公交線路圖:“城市框架越來越大,站點也會經常更新,為確保給旅客提供的信息無誤,我們經常帶著紙和筆坐上公交車,到站牌前抄寫站點,需要更新的就用粘貼覆蓋的方式一遍又一遍進行修改。”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用熱心、細心、耐心、貼心、誠心,守護著鄭州“最溫暖的窗口”。

          2015年春運期間,老年雷鋒團創始人左春秀老人(右)熱情服務旅客 受訪者供圖

          31年間成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是在火車站默默值守

          31年間,老年雷鋒團一直堅持著“把旅客的偶發需求,當作常規的服務項目”,從最初的指路、供熱水,到現在換零錢、充電、尋人、寄存快遞等,志愿者們無不細致耐心地給予幫助。

          姚淑英說,志愿服務時間越長,越發覺得值得。“我們無法預知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在被照顧的年紀,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每一聲‘謝謝’的背后,都是大家對我們的肯定。這是我理解的老有所為,同時也是老有所樂。”

          姚淑英經常和志愿者說,老年雷鋒團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精神養老”平臺。它不僅讓大家時刻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還能傳遞鄭州正能量。“我們的共同心愿,就是只要還走得動,志愿服務這條路就會堅持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動更多人加入學雷鋒志愿服務中來。”

          老年雷鋒團在火車站志愿服務點回答旅客問題

          從1992年成立至今,31年間,老年雷鋒團成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是志愿者們在火車站的默默值守。他們用自己小小的光凝聚成大愛,收獲了來自這座城市的厚愛和南來北往旅客的贊美。姚淑英說:“我們愿和鄭州一起,繼續書寫綠城‘雷鋒故事’,共同擘畫更加美好的未來!”

          ▲1992年,“老年雷鋒團”全家福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董艷竹/文 周甬/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