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這樣的市民,值得贊揚!“鄭州好市民”名單發布

          2023-06-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近日,鄭州市文明辦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鄭州好市民”(鄭州市文明市民)名單,武浩等30位市民獲此榮譽。

          他們當中,有義務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兩名血液病患者生命的鄭州地鐵員工武浩和鞏義市居民王亞寧;有在冰窟窿中救出三名孩子,被央媒點名報道的新鄭市外賣員劉玉清;有雙耳失聰、自強不息、艱苦創業,贏得顧客信任的惠濟區女孩周杏露;有擺地攤、撿破爛、賣頭發貼補家用,26年如一日,照顧臥床婆婆的金水區“好媳婦”靳靈利......

          廣大市民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宣傳學習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好市民”先進事跡,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


          1.武浩

          武浩,男,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征遷工作三部部長。助人為樂類。

          2016年4月,武浩接到鄭州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與一名重慶白血病患兒初步配型成功。經過一系列前期準備,他成功完成此次骨髓捐獻,成為河南第559位、鄭州第213位非血緣關系骨髓捐獻者。?


          2.王亞寧

          王亞寧,男,鞏義市回郭鎮李邵村村民。助人為樂類。

          2015年8月他加入了造血干細胞資料庫。在2020年的某一天,他突然接到了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初步與一名患者匹配成功,經過全面體檢符合捐獻條件。于10月14日完成此次造血干細胞捐獻,成功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3.黃靖

          黃靖,男,鄭州技師學院團委副書記、助理講師。助人為樂類。

          黃靖熱心公益。積極投身志愿者服務活動,參加志愿服務20余次,組織參加大型志愿服務活動2次,累計服務時長超300小時。2019年9月,黃靖同志帶領10余名優秀志愿者,參加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賽事服務工作。11月,鄭州舉行的第三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上,組織53余名志愿者身影奔走于各個賽場中間,共有14名師生,獲得大賽優秀志愿者。2022年,黃靖同志選派121名志愿者服務于河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并受到大賽組委會的高度評價。


          4.李永峰

          李永峰,男,河南五豐精魂酒業有限公司經理。助人為樂類。

          ?2022年7月、8月,李永峰連續40天參加晚上的“急救地攤”應急救助知識技能宣講活動。還自費購買了投影儀,手把手教路人學習急救的同時,傳播更多急救知識。得到了新聞周刊、新華社、人民網等50余家媒體的報道。他還長期堅持無償獻血,累計獻血114次,獻血量達30000毫升。李永峰先后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并榮獲鄭州市7.20抗洪救災和疫情防控志愿證書、鄭州市紅十字會優秀志愿者等榮譽。


          5.李根

          李根,男,河南省特種設備安全檢測研究院特種設備檢驗師。助人為樂類。

          2018年以來,李根帶動身邊朋友,堅持資助貧困大學生300余人,累計捐助42000余元。2022年3月,他在小區業主群里得知六號樓的一戶家里寶寶小虎得了白血病,便立馬與該鄰居取得了聯系,并通過微信轉去了1000元慰問金。隨后,他多次主動和小區其他的熱心鄰居商議,決定牽頭建立一個小區微信愛心團購群,愛心群建立后,他積極聯系各種團購平臺建立團購渠道。截至2022年底,加入愛心團購群的熱心鄰居已達270多人,累計捐助近30000元。目前,小虎寶的病情已有好轉,健康狀態已逐步穩定。


          6.段怡航

          段怡航,男,河南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系學生。助人為樂類。

          2021年以來,段怡航作為學院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楊華民文明交通示范標準崗”的負責人,協助楊華民警官疏導路口交通秩序,勸導市民不文明行為,春節期間仍然帶領志愿者上崗執勤。至今帶領志愿團隊參加執勤累計288小時,被《河南公安報》宣傳報道。


          7.李豪

          李豪,男,鞏義市人民檢察院綜合業務部副主任。助人為樂類。

          李豪熱心公益,從2003年開始一直堅持無償獻血事業,連續20年無償獻血77次,累計獻全血20次7400ML,成分血57次112治療量。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曾獲得全省檢察機關案件管理業務能手、個人三等功、優秀共產黨員、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8.張國權

          張國權,男,鞏義市大峪溝鎮柏林村村民。助人為樂類。

          張國權同志2015年開始投身于公益事業,主要參與扶危濟困、慈善救助。先后資助7名學生考上大學,逢年過節先后給80余名貧困學生送去棉衣、棉鞋、米、面、油、牛奶等生活物資。2012年加入鞏義市山岳救援隊,現任副隊長,先后70余次參加全市各類應急救援活動。在7·20洪澇災害中,積極為柏林村聯系各類救援物資,包括3噸面粉、50桶油、數百箱純凈水和方便面等,并主動到洪澇災害最嚴重的米河鎮參加救援26次,救助被困人員62人,參與消殺22500平方米。


          9.張秀珍

          張秀珍,女,新密市牛店鎮寶泉村村民。助人為樂。新密市報送。

          張秀珍在退休后的20年間愛心堅守,靠著種地、放羊和每月2000多塊錢的退休工資,先后無條件收留省內外30多名孤棄殘障兒童在家里吃住,教他們學會生活自理、供他們上學接受教育。在這些孩子中,有腦癱和智力低下的兒童、有服刑人員的孩子、有重度燒傷的孩子......其中收留時間最長的孩子達15年。20年如一日的堅守,讓張秀珍嘗遍了其中的苦辣酸甜,但她從未產生放棄的念頭,堅持用愛點亮孩子們的心、鋪平孩子們的成長道路。


          10.郭江勇

          郭江勇,男,新密市青屏辦事處嵩山路社區居民。助人為樂。

          2021年他牽頭成立了“江勇愛心服務團隊”,在他的帶領下,該團隊從最初的30人,發展到了近300人,累計服務時長數百萬小時。3年疫情,義務出車1000多次,參加志愿服務上千次,捐贈防疫物資價值30余萬元;他還堅持每年對100多個新密籍革命老軍人開展幫扶慰問,并籌集資金對5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長期資助。


          11.王雪婷

          王雪婷,女,滎陽市王村鎮胡固村村民,助人為樂類。

          2012年王雪婷成立了鄭州蜂益農家養蜂專業合作社,以“先償后補”的政策輻射帶動了省內10個縣市107個鄉(鎮)376戶農民飼養蜜蜂3萬余箱(群),免費為63戶生活困難群眾培訓養蜂技能,贈送170箱優良蜂群,合作社成員平均收入比當地農民收入提高30%以上。2014年,王雪婷成立了網絡銷售團隊、直播團隊和電商運營客服團隊,并與阿里巴巴合作進行線上銷售,創造出了單日銷售100萬元銷售額的好成績。2019年被滎陽市商務局授予“滎陽市電商創富帶頭人”榮譽。


          12.朱學勤

          朱學勤,男,中牟縣退休干部。助人為樂類。

          13年來,他堅持每年春節為村內的老黨員、老年人、特困戶、五保戶等送慰問金,每戶200元、500元或者1000元,每年送出慰問金3000元左右,受捐助人員達200人次。并為沙坡池村整修道路捐資2.7萬余元。2023年2月的一天,朱學勤分別為中牟縣審計局、教體局等7家單位各捐資1萬元。隨后還為村內困難戶分別送去慰問金4000元,當天共計捐贈7.4萬元。大河網以“中牟退休老黨員朱學勤:情系鄉梓的新時代‘雷鋒’”為題進行報道。


          13.胡永鑫

          胡永鑫,男,鄭州戰鷹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助人為樂類。

          2013年退伍,2016年創辦鄭州戰鷹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解決200多名退役軍人就業問題。多次參與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720”抗洪救災中,帶領80名退役軍人裝、卸救援物資貨車800余輛。同年11月份,帶領團隊幫助村民銷售滯銷紅薯5萬余斤,青菜、蘿卜近160000斤。自費30000余元做公益和關愛激勵志愿者。


          14.劉玉清

          劉玉清,男,新鄭市外賣員。見義勇為類。

          2023年1月29日下午2點左右,劉玉清一家四口吃完飯出門遛彎,走到國際城小區西側湖邊旁,忽然發現湖對岸有3個小孩掉進冰窟窿里,立即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湖水最深處已齊腰深,冰冷刺骨。最終將3個孩子成功救上岸。三個孩子里最大的8歲,最小的4歲。


          15.韓占茹

          韓占茹,女,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水峪村人。誠實守信類。

          2023年3月6日,家住濟源的郭女士到韓占茹所在的單位辦事,把手提包遺忘在公廁。韓占茹在打掃公廁衛生時發現錢包,包內裝有幾千元現金和多張銀行卡,第一時間將失物上交單位,查出丟失人的電話,將錢包歸還上。


          16.謝劉杰

          謝劉杰,男,鄭州技師學院總務處科員。敬業奉獻類。

          謝劉杰2004年入職學院以來,潛心鉆研技能,傾心育人成才。2006年,謝劉杰代表學院參加全國“職工技術運動會”鄭州賽區選拔賽,榮獲機修鉗工專業“第一名”,鄭州市技術競賽委員會授予“技術狀元”稱號。同年年底,被鄭州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7月 ,論文《淺談小課題實訓教學》在國家CN級刊物上發表,成為學院教學中的骨干力量。


          17.郭自然

          郭自然,男,黃河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設備公司副經理。敬業奉獻類。

          2001年參加工作以來,郭自然始終堅守在水利治黃施工一線,先后參建了南水北調、黃河下游防洪工程、洛寧大石澗水庫、新疆阿拉泰供水等20余項大中型工程,兢兢業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為工程順利完工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后獲得廳局級以上科技獎項6項、全國水利職工創新成果一等獎;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職工等榮譽稱號。


          18.陳文芳

          陳文芳,女,河南省地質局地質災害防治中心。敬業奉獻類。

          陳文芳同志積極投身生態強省建設,牽頭8個項目入選中央環保項目儲備庫,推動解決油田開采泄露、重金屬污染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實施國內第一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全省第一批地下水環境調查、首個土壤地下水聯合管控修復示范項目等,創下多個國內領先技術,建立了石油和鉻污染修復示范基地,實現了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雙突破。


          19.張弓

          張弓,男,管城消防大隊城東路消防站站長。敬業奉獻類。管城區報送。

          從事消防事業14年來,張弓先后參與滅火救援3000余次,救助被困群眾500余人,成功處置“12.18”鄭州新世界百貨火災、“2.1”鄭州綠地“原盛國際”火災、“7.20”鄭州市特大洪水災害事故救援、涉疫港區勤務等安保任務。先后榮獲三等功一次、多次榮獲優秀黨員、優秀干部、個人嘉獎等榮譽稱號。


          20.婁佳惠

          婁佳惠,女,河南省球類運動中心主教練。敬業奉獻類。?

          自2017年至今,婁佳惠作為河南省女足一線隊的隊員,同時也兼任河南女足成年隊的主教練,帶領河南女足完成各項賽事的任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五名,2016年里約奧運會第八名;兩屆世界杯:2015年6月女足世界杯前八名,2019年法國世界杯前十六;在第二十屆女足亞洲杯決賽中,中國隊在0-2落后的局面下上演逆轉絕殺奇跡,最終以3-2的比分戰勝韓國隊,登頂亞洲之巔。


          21.周杏露

          周杏露,女,惠濟區劉寨街道興隆嘉園考拉不跑烘焙店店長。敬業奉獻類。

          周杏露因幼時發燒打針導致雙耳失聰,喪失語言能力。從不放棄生活的希望,經營一家面包店,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十點。顧客來店消費,由于溝通不便,就用手機打字給顧客看,也會用手機錄音客戶說話,翻譯出文字。目前,已有固定面包、蛋糕產品40多種。由于物美價廉、真材實料,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積累了2000多名忠實的顧客。周杏露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我們一樣的“特殊”人群都能有自己一份的事業。


          22.馬思源

          馬思源,男,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養護三所職工。敬業奉獻類。

          2008年發生“5.12”汶川特大地震,馬思源當時是一名在川大學生,他不顧個人安危,主動報名參加抗震救災工作,在這期間,參與汶川、德陽等地救治傷員。2020年疫情期間成為抗疫志愿者,沖鋒在前,60多天堅守卡口,送物資,照顧老人,入戶登記,維持秩序,有效保障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進行。


          23.陳焱

          陳焱,男,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雪松路消防救援站班長。敬業奉獻類。

          2021年“7.20”鄭州特大暴雨災害,陳焱帶領水域救援攻堅組隊員始終沖鋒在防汛救災第一線,參與湯盛溫泉酒店人員轉移,“鄭州大學基因測序中心精密儀器研究室排澇”,“阜外華中醫院醫患轉移”等任務,累計營救被困群眾296余人,搶救財產損失2億余元,疏散轉運100余人(重癥患者2人)。2022年10月,鄭州航空港區新冠疫情爆發,他主動申請加入抗疫突擊隊并擔任涉陽場所處置組組長,連續奮戰23天。


          24.趙秋娟

          趙秋娟,女,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中學教師。敬業奉獻類。

          趙秋娟三十年如一日,一直扎根一線,在教育教學上勇猛精進,多次受邀到鄭大國培,受聘為鄭大基地導師,到省內10余所學校送課,受聘成為華師教育研究員,她完成了省市級課題10項,獲得河南省名師、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文明教師,鄭州市優秀班集體。發表獲獎論文近10篇。同時,趙秋娟日常熱心公益事業,多次為山區留守兒童、貧困地區學校捐贈圖書600余本、善款5000余元、捐贈數次體育器材,圓了山區孩子讀書和運動的夢。


          25.付全立

          付全立,男,鄭州軌道工程職業學院理事長、院長。敬業奉獻類。

          付全立辦學40年來,為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專業技術人才,包括學歷教育、現役退役軍人技能培訓、下崗職工技能培訓等,并為貧困山區及農民工免費培訓,累計為國家培養各類職業技術人才15余萬人。被評為鄭州市第十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鄭州市職業教育專家和首屆河南省民辦教育專家。2016年獲得國家人事與社會保障部和中華職教社聯合表彰,并被授予“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校長”榮譽稱號。


          26.張南方

          張南方,男,登封市宣化鎮朱垌村衛生室醫師。敬業奉獻類。

          張南方從醫40多年來,他出診1萬余次,護送危重患者100余次,多年來為本村孤寡老人、困難病人免除20多萬元醫藥費,并自籌資金5萬余元建起了150多平方的標準化衛生室,同時他為災區捐款、為困難群眾買衣服,真正做到了醫者仁心,多次獲得“二十佳鄉村醫生”“全省優秀鄉村醫生”等稱號。


          27.靳靈利

          靳靈利,女,黃河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退休職工。孝老愛親類。

          因為腦梗,婆婆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26年如一日,不離不棄,一邊干活一邊伺候婆婆。靳靈利擺地攤、撿破爛、賣頭發貼補家用,她兩星期舍不得吃一次肉,卻每天早晨堅持煮雞蛋給婆婆。她每天第一個起床,最后一個休息,只要聽到婆婆一點動靜,她就會立刻來到床前噓寒問暖。為了照顧好婆婆,她學會了理發、打針、量血壓、灌腸等,用自己的賢德、勤勞、堅韌為家庭撐起一片藍天,成為鄰里孝老愛親的典范,被稱為“百萬里挑一的好媳婦”。


          28.王民卿

          王民卿,男,登封市公安局大冶派出所退休警官。孝老愛親類。

          2001年,妻子突然重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主動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他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患病的妻子。妻子只能吃易消化的食物,他就變著花樣給她做。妻子在家憋悶不開心,每天都堅持把妻子抱下樓,推著輪椅帶妻子出門。用行動詮釋著“丈夫”兩個字的深刻內涵,不論疾病還是苦難,他一直相伴相守,沒有風花雪月,卻是人世間至深至愛。


          29.吳金水

          吳金水,男,登封市東華鎮安窯村十組村民。孝老愛親類。

          2011年,吳金水的妻子因高血壓引發疾病,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吳金水主動擔起家庭重擔,一邊精心照顧癱瘓妻子,一邊兼顧田間地頭農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努力地給予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11年來他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帶著妻子四處求醫,伺候她吃喝,未曾有過一句怨言。11年的真情呵護,他用真實的付出詮釋了“丈夫”的職責,用堅持和執著抒寫了人間最美的真情。


          30.彭美鳳

          彭美鳳,女,國家稅務總局中牟縣稅務局退休職工。孝老愛親類。

          彭美鳳無微不至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5年,照顧臥床不起的公公6年,她一邊辛苦工作一邊擔負起照顧、護理公公的全部職責,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事無巨細,直至公婆去世。她又主動承擔起照顧年老癡呆的父母的責任。每天早上帶領年邁父母做健身操,鼓勵他們鍛煉身體雖然辛苦,但她從不抱怨。她還經常到村文明實踐站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幫鄰居調解矛盾糾紛,為社會傳遞家庭美德。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通訊員 王博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