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王文清是河南安陽“相州盤扣”市級非遺傳承人,研究了半輩子盤扣技藝的她,如今在安陽鄉村找到了讓非遺技藝傳承的大舞臺。
近日,攜程度假農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鄉村旅游帶動非遺等相關體驗活動數據已連續12個月實現增長,而隨著暑期鄉村游越來越火,今年4月、5月數據再次實現環比增長,其中活動參與人次增長129%,而活動帶動當地鄉村收入增長143.1%。
安陽“相州盤扣”非遺傳承人王文清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據王文清介紹,作為河南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盤扣是由手工將長長的袢條回旋盤繞成各種造型的裝飾品,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元素。從媽媽手中繼承下盤扣技藝以來,如今王文清已從事傳統服飾手工藝、盤扣藝術30余年。
自從2015年成功申請非遺傳承人后,王文清逐步放棄了自己的傳統服飾生意,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她熱愛的盤扣技藝里。2017年,她在河南安陽民俗博物館成立了自己的盤扣藝術工作室。河南作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試點省份之一,位于豫晉冀三省交界處的安陽林州市,近年來聯合攜程集團,發動眾多民宿從業人員,開始大力推廣非遺進民宿,王文清的非遺傳承也因此受益。通過鄉村旅游帶動的客流量,為王文清的盤扣工藝品打開了銷路,她的工作室也從最初需要投入自己的生活費來維持,到如今每個月能穩定收獲數千甚至上萬元的訂單收入,王文清有了更多資本可以投入到盤扣創作中,更從容專注地進行藝術創作。
有了穩定收入后,王文清也將更多精力放到了盤扣這項非遺文化的傳播上,她會不定期參加的攜程度假農莊非遺傳承活動,向鄉村旅游的游客講解和傳授盤扣技藝,同時每周還參加“非遺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年輕一代有機會接觸和了解盤扣這項傳統技藝。
52歲的靳林峰是河南林州非遺文化的一面旗幟,作為林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靳氏剪紙傳承人,其作品曾多次被國家博物館、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等機構展出和收藏。而鄉村旅游的興起,也讓他的非遺剪紙技藝傳承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紅旗渠是新中國奇跡,近10萬人參與耗時近10年的“人工天河”,讓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乏動人的故事。而作為林州代表性的鄉土藝術,靳氏剪紙一直致力于將紅旗渠的故事進行講述。當地鄉村旅游的興起,給剪紙文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參與了林州“非遺進民宿”后,包括攜程度假農莊在內的多家民宿成為了靳氏剪紙工作室剪紙工藝品的穩定采購方,剪紙體驗包等多種產品,成為了當地最受歡迎的鄉村民宿非遺體驗產品。相比單純的參觀,上手體驗也刺激了游客更強的購買欲,帶動了整體產品的銷售,越來越多的游客帶著自己的剪紙作品和紅旗渠的故事返回全國各地。
在參加民宿的非遺技藝講解活動的過程中,游客和民宿員工對于剪紙技藝的熱情高漲,這進一步激發了靳林峰更大的傳承熱情。他在今年6月舉辦了一場紅旗渠主題剪紙作品展,免費為觀眾提供非遺剪紙體驗。
如今,經由靳林峰的創意轉化,靳氏剪紙已經形成了非常具有市場價值的文創產品——紅旗渠剪紙冊、紅旗渠剪紙團扇、紅旗渠剪紙抱枕(枕頭)、紅旗渠剪紙臺燈、擺件等等,成為了地方特色文化創意產品。據了解,圍繞已開業上線的23家攜程度假農莊,攜程還展開了包括榫卯木工、蘇奇燈籠畫、藍染、蠟染、刺繡、神仙豆腐等等的非遺技藝推廣,通過將鄉村旅游和當地非遺傳承結合,利用旅游幫助更多當地文旅產業實現振興。
攜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主任、攜程度假農莊活動運營負責人張潔表示,面對暑期鄉村游市場的火熱趨勢,非遺文化作為各地的文化優勢,能夠有效的提升鄉村旅游的體驗豐富度。而攜程度假農莊的一畝田活動,將不斷研發并上架熱門非遺體驗活動和文旅產品,努力把非遺的文旅優勢呈現給游客,振興非遺文旅。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