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名校直播間之中山大學 36個學院擬招259人 在豫招生名額僅次于廣東

          2023-06-2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百年名校、世界大學百強,三校區五校園,中山大學,這所扎根廣州、珠海、深圳的大學,向河南考生伸出了橄欖枝。“真誠歡迎河南的優秀學子報考,中山大學一定是你成長成才、干事創業,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的最好舞臺。”中山大學河南招生組組長曹發和走進直播間,向考生和家長細說中山大學。
          走近中大
          孫中山先生于1924年親手創辦的中山大學,為國家輸送了大批能擔時代重任、勇立時代潮頭的優秀人才。學校扎根廣州、珠海、深圳,已形成“三校區五校園”的辦學格局,一校三地共同支撐中山大學永續發展:廣州校區“強優勢”,珠海校區“提增量”,深圳校區“促融合”。
          校園環境優美,“一步一景”,中大康樂園與北大未名湖、武大珞珈山并稱“三大最美校園”。中山大學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國家科學中心、世界創新之都……建校近百年來,中山大學有著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優勢,處在面向未來科技和世界經濟競爭的最前沿。
          報考建議
          2020年至2022年,中山大學在河南的錄取位次情況如下:文科比較穩定,最低位次在700上下;理科相對波動較大,最低位次在5000-7000之間。
          如何根據自己的位次選擇中山大學?曹發和鼓勵文科636分及以上、839名以前,理科635分及以上、6311名之前的考生積極填報中大。中大的錄取原則是進檔零調劑(填滿5個不重復的專業志愿,只在這5個專業里面錄取一個專業)、認可加分、無專業級差、不退檔(填滿不重復志愿,政審體檢合格不退檔)。文科635~625分、理科634~628分的考生,建議把中大放在平行志愿第一順位,服從專業調劑。文科614分、理科619分以上的考生可以“沖一沖”。
          入校政策
          “可以轉專業,可以學習微專業、輔修專業、輔修學位,還可以進行交叉學科的學習。”曹發和介紹,從今年開始,中大將轉專業比例上限提至30%,且轉出學院不得做任何資格限制,只要通過了擬轉入學院的入門考核,即可完成轉專業的流程。
          轉專業后,還可以把原專業轉換成輔修專業。“不但允許跨學院轉專業,還可以跨校區轉專業,我們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跨學科、跨專業學習,接觸不同的領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曹發和說。
          招生計劃
          “河南是除廣東省之外中山大學投放招生名額最多的省份。”曹發和介紹,河南的生源一直非常優秀,因此中山大學拿出了幾乎所有的強勢專業在河南招生,包含了文史哲的傳統優勢學科,和醫學的王牌專業,以及面向未來重點發展的新工科強勢專業。
          中山大學今年有36個學院計劃在河南招259人,包括理科210人、文科49人。普通類,理科12個專業計劃招129人;文科9個專業41人。國家專項計劃,理科13個專業計劃招62人;文科3個專業5人。高校專項計劃,理科7個專業計劃招19人;文科2個專業3人。
          畢業去向
          2022年,中山大學近八成就業的畢業生前往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能等國家重點行業和領域工作;超八成就業的畢業生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區域;共有880名畢業生投身西部、基層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升學深造質量進一步提高,全校升學率超過70%。其中,國(境)內升學畢業生中超九成去往“雙一流”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深造,國(境)外深造的畢業生主要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深造。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張競昳 張勤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