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有記憶的,時間是有溫度的,時間也是有力量的。
即將迎來建校40周年,歲月在全國第一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黃河科技學院寫下動人詩篇。40年光陰繪就,回望走過的近40年,有涉灘之險,有爬坡之艱,有闖關之難,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
時間的如椽巨筆,繪寫雄渾壯美的奮斗畫卷;前進的嘹亮號角,鼓舞永不停歇的奮進步伐。
黃河科技學院,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5月24日,一臺別具特色的文藝演出,宣告黃河科技學院建校40周年校慶慶典活動正式啟動。
董事長胡大白身著白色上衣、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身體隨著輕松歡快的樂曲擺動。她傾情參演的歌曲表演《讓我們蕩起雙槳、少年》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在所有人的心房中蕩出了漣漪……
40年黃科院櫛風沐雨,40年黃科院風華正茂!
近40年,黃科院不斷全面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學校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為抓手,著力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能力,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等工作取得突破性發展:
2012年,獲批“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
2013年,獲批教育部“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項目單位。
2016年,獲批“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雙創示范基地”。
2017年,獲批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單;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和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當時河南省唯一開設此類專業的高校。
2018年,學校全面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推進基于“翻轉校園”App的課程電子教案改革,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當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被專家組贊譽“情懷大、格局大、手筆大、作為大”。
2019年,在全球自然指數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化學學科排名中,居全國普通民辦本科高校第一。
2021年,獲批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建設單位,入選河南省“十四五”時期重點建設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獲首批河南省學分制管理示范高校、首批河南省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改革試點高校。
到2023年6月,學校連續6年榮獲武書連中國民辦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一名。
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擁有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等高端人才150余人,擁有工程師暨教師、律師暨教師、高級經濟師暨教師、會計師暨教師等各類“雙師型”教師800余人。學校再次榮獲河南省“優秀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稱號。
目前,學校轉型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數字化轉型走在全國同類高校前列,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4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
積極建群擴大朋友圈,爭取外援實現大循環,這也是黃科院“敢為天下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秘籍之一。
創造條件爭取行業企業的經費、項目和資源在學校集聚:共建教育集團、共管二級學院,實習實訓基地、研究中心、人才培養基地等形式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目前,在洛陽一拖等企事業單位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52個,黃河科技學院附屬醫院等13個教學基地順利通過省教育廳和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臨床教學基地認定。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1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1個,省級特色行業學院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7個,省級全媒體科普傳播中心創作基地1個。
校政(地)合作持續推進:與二七區人民政府共建“U創港”;2013年,與濟源市政府合作,成立黃河科技學院應用技術學院;與鄭州高新區管委會簽約成立創新創業產業研究院;與鄭州宇通合作共建的人才培養和資源共享兩個項目,獲得河南省首批校區合作獎補資金300萬元;2021年與河南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聯合開展合作,共同開展射擊、射箭兩個運動訓練專業方向學生培養。
校校合作實現新突破:2014年與鄭州大學簽約,聯合培養博士后,已招收7名博士進站,并獲批培養經費21萬元,對學校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2016年,學校與美國國際科技大學(ITU)共建“硅谷創新創業基地”;2017年與河南農業大學合作共建現代農業工程研究院。目前,學校正與河南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楊觀軍?通訊員 楊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