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暑假伊始,二七區淮河路街道團工委就陸續接收了14名大學生,開展了多崗位多技能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們通過鄭好辦“引力計劃”、微信公眾號“創青春-返家鄉”、小程序“大學生向基層報到”等平臺進行報名,街道團工委經過逐一培訓,將大學生分配到了科室、社區、街道未成年人保護站等崗位,開啟了至少半個月的社會實踐。
在實踐中,大家紛紛在微信群分享實踐心得,交流成長經驗,展示實踐成果。
在金海社區協助拍攝七一獻禮視頻的胡嘉豪和鄭婷文,是最早報名的大學生,在工作中,他們不僅鍛煉了視頻拍攝制作能力,還走進樓院開展樓院清潔活動,不怕吃苦敢想敢做;走進樓院開展《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宣傳的張夢娜和陳明珠,在接觸居民中,真切感受到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的辛勞與熱情,提高了與人交流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師范學校的呂婉茹和農林專業的劉婉玲,在這個暑假精心備課,在未成年人保護站第一次走上講臺,為暑托班的孩子們講授安全課程,輔導作業,為“官方帶娃”奉獻自己的力量,既運用了自己的特長,又增長了專業能力,一舉兩得,收獲不小;張梓洋在大型活動的組織和視頻拍攝中,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之后的實踐活動中有了明確的提升方向;張智崴通過與社區居民的交流,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和困難,意識到了社會的發展進步需要每個人的努力;通過引力計劃報名的盧美善,在政務實踐中,到轄區樓院門店開展消防安全巡查和燃氣安全宣傳,在工作中學會了傾聽和理解他人的觀點,以及如何與不同人群建立良好的溝通;在齊禮閻社區參與暑期青少年系列活動的馮軻欣和張佳琪,不僅學會了如何在活動中組織規范青少年的言行和課堂紀律,還學會了如何撰寫活動信息,并拍攝宣傳視頻;王夢雨在轉接團組織關系,接收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電話溝通與信息登記中,學到了溝通的藝術。
在這個炎熱的暑假,大學生們全身心投入到了社會實踐中,奉獻力量,提升能力,在不斷的學習中,收獲珍貴的更為熱烈的青春。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景靜 通訊員 郭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