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莊水庫擴容提標再提升
加固謀長遠 一壩鎖安瀾
施工現場“共產黨員先鋒隊”的旗幟迎風飄揚,“搶進度、保安全,促質量、創佳績”的施工競賽標語振奮人心。中原區常莊水庫加固提升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爭分奪秒趕工期、全力奮戰忙收尾,趕在主汛期到來時大頭落地,迎接汛情檢驗。
作為災后重建工程,中原區常莊水庫加固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的目的是進一步增加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完善賈魯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提升城市防御洪水能力,保障鄭州市民生命財產安全。主要建設內容為水庫庫區清淤擴容、溢洪道閘提升改造、水庫信息化系統建設、隔離防護及管理設施等。該項目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運作方式,2022年12月開始施工,經過建設者日夜奮戰,目前項目已臨近竣工。
水庫安全系民生 戰略工程謀長遠
常莊水庫壩址位于中原區蓮湖街道常莊村。始建于1959年,1960年底竣工投入運行,1961年12月,作為鄭州“大水缸”,開始給柿園水廠供水,曾是鄭州市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
常莊水庫原設計總庫容1708萬立方米,經庫區清淤擴容后總庫容2354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興利為主、兼顧城市應急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樞紐。水庫大壩實際高程135.74米,比鄭東新區地面高程83米,高差52.74米。水庫下游有京廣、隴海鐵路樞紐,310國道、鄭洛高速公路、柿園水廠及部分重要工礦企業等,防洪位置十分重要。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常莊水庫被當時的水利部列入全國重點防洪水庫,被省水利廳按大型水庫管理。
這座建成60多年的大壩,由于建設年代久遠,在應對洪災中暴露出許多問題。鄭州市“7·20”特大暴雨災害后,該水庫擴挖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常莊水庫的擴挖改造,關系到鄭州市長遠發展的戰略工程,既能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又能在汛期發揮調節水量和防汛的重要作用,還能改善水庫周邊生態環境。
防洪設計標準提升 保障下游安全
常莊水庫1959年建設當初,是按照100年一遇防洪設計,防洪水位131.34米,洪峰流量每秒761立方米,最大出庫流量每秒525立方米。然而這一設計標準在2021年7月20日被罕見持續強降雨打破。當天,常莊水庫日最大降雨量592.0毫米,超過建庫以來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大值(2005年7月22日,降雨量171.2毫米);19時13分,水庫水位達到建庫以來的最高水位131.31米,高于汛限水位3.82米,接近水庫10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131.34米。
也正是這場暴雨,暴露出常莊水庫下游重要基礎設施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賈魯河流域防洪排澇的短板與不足,亟待進行提升加固。市委、市政府組織編制的《鄭州市城市防洪規劃》,要求賈魯河防洪標準達200年一遇,尖崗、常莊、丁店、楚樓、河王、廟灣6座水庫列入規劃。其中,提出常莊水庫進行清淤擴容提升工程,加強水庫攔洪能力,保障下游防洪安全。
常莊水庫擴挖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水庫庫區清淤擴容工程、溢洪道閘提升改造工程、水庫信息化系統建設工程、隔離防護及管理設施工程等。庫區清淤擴容范圍為雪松南路以東、賈魯河以西、南四環以北,共計6個擴挖區,開挖量約647.2萬立方米;完善水庫信息化系統建設;對開挖庫岸進行綠化防護、修建防汛道路及圍網、完善管理設施等。
發揮蓄水調洪作用 改善生態環境
常莊水庫加固提升工程將起到蓄水調洪、改善生態的重要作用。擴容后將增加常莊水庫對鄭州市南水北調中線水資源的調蓄能力,提高鄭州市應急供水能力。
據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常莊水庫及尖崗水庫作為鄭州市的南水北調調蓄水庫。兩座水庫位于鄭州市西南部賈魯河干支流上游,水庫任務均以防洪為主,同時作為鄭州市城市用水的調蓄水庫,靈活調度引入南水北調的水。常莊水庫承擔著鄭州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調蓄水庫,鄭州市應急備用水源的重要作用。
據介紹,尖崗水庫、常莊水庫聯合調度運用方案為:利用總干渠22號密垌提水泵站向尖崗水庫充水,通過23號口門輸水管道向柿園和白廟水廠供水,當引丹江水有富余水量時可向常莊水庫充水,當總干渠因故停水或供水量不足時,啟用兩水庫調蓄水量分別向柿園水廠和白廟水廠供水。尖崗水庫建有向21號口門劉灣水廠供水的管線,也承擔著向劉灣水廠供水的任務。常莊水庫建有向柿園水廠、白廟水廠的輸水管線,可承擔應急情況下向兩水廠供水任務。
常莊水庫加固提升改造工程的實施,是改善水庫周邊生態的重要措施。近年來,隨著鄭州市的快速發展,大量城中村拆遷,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他垃圾,常莊水庫加固提升改造工程通過清淤擴挖、庫岸整理及綠化、庫區圍網修建等內容,能夠大大改善水庫周邊生態。
在常莊水庫加固提升改造過程中,中原區蓮湖街道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拆遷及周邊各種關系協調任務,通過不懈努力,項目得以順利進行。施工單位嚴格執行設計標準,夜以繼日加班加點趕工期,確保了工程按計劃推進。歷時7個多月的奮戰,目前該項目已臨近收尾階段。讓我們期待項目全部完工。這個汛期,常莊水庫將呈現一壩鎖安瀾、高峽平湖闊的景象,堤壩安全市民安心,確保安全度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孫志剛/文 通訊員 王凡/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