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電詐揭秘①|5人群聊4個是同事,卻被“董事長”騙了40多萬元

          2023-07-1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一天午休剛過,某中介公司辦公室小娟給出納小美打來了電話,公司董事長張云要求拉一個公司的QQ群,有急事要辦。小美一聽是急事,趕緊向小娟提供了自己的QQ號。此時的小美還不知道,自己已經一步步走進詐騙分子設下的圈套。

          近年來,冒充身邊的熟人進行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近似的人設“面孔”,大筆未到賬的金額,面對“領導”的指令、“兒子”的心愿、“顧客”的高價訂單,往往使得被害人放松警惕,忘記轉賬前核實對方身份。而冒充類詐騙的屢屢得逞,也是騙子們利用個人身份信息,塑造一個虛擬人設,作為編織騙局的“脈絡”。

          據360發布的《年度手機安全報告》報告顯示,在2022年,360反詐賠付寶共接到11類詐騙舉報,涉案總金額高達2665萬元。按照涉案金額統計,其中身份冒充類占比22.1%,位居第三,涉案金額達588.9萬元。

          《年度手機安全報告》報告

          1
          奪財“狼人殺”

          4月4日下午,小娟把小美拉入了QQ群,群內5人,董事人張云,監事宋石和副總高芳、小美、小娟。而在這5人的群聊中,大家都沒有想到,董事長高云是被騙子冒充身份假扮的“董事長”。

          “董事長”在QQ群里稱公司有一筆款到賬,讓出納小美和副總高芳發送開票和收款信息到群里,并發了一張轉賬截圖,讓出納小美和副總高芳查收,隨后讓二人跟進,到賬后通知他。

          之后,“董事長”又下指令了。他在QQ群中發了一個對公賬號,稱有筆42.8萬的付款需要打給客戶,讓高芳安排付款,付款后截屏發給他,讓高芳和小娟打客戶電話落實以后走轉賬流程。在經過復核后,小美根據對方提供了銀行卡號,便前往銀行轉賬42.8萬。在小美轉賬后,真正的董事長給小美打電話,問為什么有一筆資金轉出,這時候小美才知道自己被詐騙報警。

          在小美加入的QQ群中,5個人中有4個都是自己的同事,而詐騙分子的頭像是董事長的證件照,這也打消了小美的顧慮。

          “騙子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不會直接聯系財務,而是通過人事去聯系財務,這樣增加了詐騙的成功率。”鄭州市公安局反詐宣傳員陳海濤告訴正觀新聞記者。“如果他直接聯系財務,財務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讓公司的人事去通知財務進一個群,說是公司高管吩咐的,這時候財務大多不會設防。”

          陳海濤做反詐宣傳,受訪者供圖

          2
          潛在的安全隱患

          偽造一個人的身份,僅僅通過一個QQ號,就能順利將財務、高管拉入群聊,組建一局奪財“狼人殺”,電信詐騙分子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陳海濤稱,冒充公司高管進行電信詐騙,通常是通過QQ郵箱,詐騙分子首先會收集實施詐騙公司的信息。企業通常會將公司的地址、郵箱、座機放置在企業的官網上,有時候,在介紹領導的一欄中,公司的法人、高管的個人信息或者照片也可以查到。

          正觀新聞記者查詢發現,不少企業將自己的聯系郵箱設置為QQ郵箱,而通過QQ號添加人事為好友,也成了簡便的聯系方法。但有了QQ號并不代表著一切能夠順利進行,詐騙分子會向 QQ郵箱發一封郵件,自稱公司的高管,近期有工作安排,請人事處建立一個QQ群,具體拉誰由其定,在建完群之后,仍讓人事通過郵箱把群號然后發給詐騙分子。

          陳海濤稱,騙子刻意提到用郵件回復群號,巧妙地避開了人事與真正高管的接觸。這時候詐騙分子就會通過 QQ群號進入到各群,進入群之后就把自己偽裝成高管,實施詐騙。

          “這時候詐騙分子會發一張假的轉賬截圖到群里,說有一筆進賬打到了公司的賬戶,讓財務查看是否到賬,又解釋說大額轉賬有延遲或者系統維護,讓財務盯著這筆賬什么時候到了,給他回復。先提到有一筆賬要進到公司賬戶,這其實也增加一種迷惑性。”

          針對此類冒充領導詐騙,反詐宣傳員陳海濤提醒稱,公司需要加強財務人員培訓以及財務管理,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此外,大額轉賬一定要向領導報備,打電話或者當面核實。

          3 ? ? ? ? ? ? ? ? ? ? ? ?
          領導的“回扣”

          5月8日,28歲的任歡,在自家的家具店里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同城某學校的教師張強,對方說學校購置一批窗簾,并且說出了訂單的詳細要求,這些細節讓任歡沒有想過質疑他的身份。

          第二天,電話再次打來,張強讓任歡添加一個叫劉宇的微信,隨即對方發來了學校定位,告訴任歡學校急需訂購一批床鋪,明天就要安裝到位,但需要任歡先購買,之后他再將購買的錢轉給任歡。

          趙宇自稱是學校領導,他說有一個訂貨渠道,但他不方便聯系,需要任歡作為中間人,給學校供貨后,需要給學校領導按照貨款的百分比進行回扣。任歡算了筆賬,利潤空間比較大,她就同意了。

          趙宇便給任歡發了來了1個床鋪廠家的微信二維碼和6個已經支付成功的截圖,五筆轉賬均在10萬以上,此外戶主名稱為學校的名字。趙宇在微信中告訴任歡,錢已經通過對公賬戶轉給了她,但是因為對公賬戶轉到個人賬戶會有延遲,讓任歡等一會,并讓任歡先聯系床鋪廠家,以便盡快發貨。

          趙宇緊接著發來了一個名為床鋪廠家直銷的微信名片,添加微信后,床鋪廠家就一直催促任歡付款,要不然就不發貨。趙宇也在另一頭催促任歡盡快發貨。此時的任歡夾在兩頭,沒有想到自己已經步入圈套,在一個上午的時間里,進行了6次轉賬,而任歡再也沒有收到趙宇之前的承諾的匯款。這時,任歡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28萬。

          根據反詐宣傳員陳海濤的多年經驗,此類詐騙案件,常有詐騙分子冒充軍警、學校領導購物對商家進行詐騙。陳海濤提醒,廣大商戶要注意,接到大額訂單時需要保持警惕,正規單位采購,有明確的采購規章制度和流程,凡接到“學校”“消防大隊”“軍隊部門”“政府部門”等單位名義要求采購訂貨的,務必要認真核實訂貨人身份和訂貨事宜。未確定對方身份的,千萬不要先墊付定金購買指定商品、不要輕易轉賬匯款,不要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的供貨商!

          2023年3月,志愿者為公交乘客普及反詐知識。 記者 李焱 圖

          4
          天降的研究生名額

          下午一點多,“兒子”添加了年近50歲劉霞的QQ,備注是“張小亮”,劉霞以為是自己正在上大學的兒子。

          “小亮”發來消息說,學校有一個課程需要繳費報名。母親趕緊詢問是轉到微信還是支付寶。但小亮卻說學校不讓學生自己報名繳費,需要家長直接到教導處報名繳費。

          緊接著,“小亮”就把劉霞拉到了一個QQ群中,并讓她和學校教導主任聯系,群內只有三人,教導主任、小亮和劉霞。

          報名程序就在群內開展,選課、填表、繳費。英語、高數、計算機編程,三門課程需要收費7.5萬元。按照教導主任發來的卡號,劉霞沒有猶豫便轉賬過去。

          正當以為選課結束時,“兒子”突然告訴她一個“好消息”,如果報6門學科的話,小亮就可以直接保研到985院校,母親心動了。在劉霞給教導主任說自己要再多選三門課程時,她順便問了一句,課程怎么這么貴?教導主任解釋稱,繳費后學校會返還75%的學費。

          劉霞算了算價錢,就同意了。教導主任再次發來一張銀行卡,她再次轉去了7.5萬元。時間到了下午該上班的時候,劉霞到了單位,教導主任再次發來信息,還需要繳納教材費和購買兩臺蘋果電腦,費用共5600元。

          劉霞剛轉完錢,“小亮”就趕緊告訴劉霞,說自己的老師還有兩個名額,可以直接保送清華北大的研究生,機會非常難得,但是需要18萬元。前后交了15.56萬后,劉霞告訴教導主任,自己真的沒錢了,可對方仍然告訴她繳納的錢將來會返還,讓她珍惜現在孩子保研的機會。“小亮”不斷催促劉霞,“今天就這兩個名額,馬上就沒了。媽,你就把錢打過來吧,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保送到清華北大讀研究生!”而此時的劉霞,再也拿不出錢來了。

          當她到了單位,才意識到不對勁,給兒子打去電話,究竟是什么課程能要那么多錢,可真正的兒子卻根本不知道此事,劉霞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2023年4月? 安全教育進校園? ?新華社圖

          5 ? ? ? ? ? ? ? ? ? ? ? ?
          轉賬務必多方核查真偽

          “似曾相識”的面孔,反常奇怪的要求,而他們就是披著熟人外衣的“狼”,目的只有一個——騙錢。

          反詐宣傳員陳海濤稱,除了冒充“兒子”交學費的案件,還有詐騙分子冒充親人謊稱出車禍繳納醫藥費、打架斗毆被關進派出所可以私了、購物需要墊付錢等案件。近日,一名女士小雅報警稱,自己接到朋友微博賬號發來的消息,讓小雅幫對方墊付在某平臺購物的貨款,小雅沒有多想就轉了賬,而當她事后打電話詢問朋友時,對方卻說是沒有此事,小雅一時大意被騙4萬元。

          反詐宣傳員陳海濤稱,詐騙分子會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通訊錄或社會關系信息,使用受害人熟人或子女老師的姓名和照片包裝社交賬號,并添加受害人為好友。詐騙分子會以受害人領導、熟人的身份對受害人噓寒問暖,或者主動提出可以幫助受害人,取得受害人信任。最后,詐騙分子會以有事不方便出面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代為轉賬,并以時間緊迫、機會難得等借口催促轉賬,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

          針對此類冒充熟人的騙局,需要多方核實查證真偽,在接到自稱領導、熟人轉賬的要求時,務必通過電話、視頻或當面核實確認,不要輕易轉賬。如遇到自稱領導、朋友添加好友或被拉入陌生群聊時,一定要多方確認對方身份。如有無法辨別的情形或因礙于面子一時無法核實辨別真偽的,要進一步提高警惕,第一時間向身邊朋友、家人或警方求助。(文中受害者均為化名)

          正觀新聞記者 程子鑫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