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
全市196個公共場所
被分別觀察了30分鐘
長達5880分鐘的現場數據
客觀表明
鄭州市民公共文明素養又有了新的提升
在《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五周年之際,2023年度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數測評結果出爐。結果顯示,2023年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數為81.5分,較2022年的81分上升0.5個分值,較2018年《條例》頒布實施當年的72.9分上升8.6個分值,實現連續五年攀升。
?連續六年開展文明指數測評?
2018年7月1日,《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這是河南省第一部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門性地方法規。為了更直觀地把握城市的公共文明狀態和發展趨勢,依照《條例》規定,2018年下半年,鄭州市文明辦委托國家統計局鄭州調查隊第一次對全市主城區開展市民公共文明指數測評。此后每年6月,均開展一次測評,今年是第6次開展測評。
測評內容包括公共交通、社會服務、市民生活三個大類17個中類。其中,公共交通大類包含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主要交通路口、公交地鐵和出租車五個中類指標,主要評價市民在參與五類交通時的行為表現,如行人亂穿馬路、翻越隔離護欄、亂扔垃圾雜物,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電動車司乘人員不戴頭盔,機動車、非機動車違法停放,出租車司機接打電話等。
社會服務大類包含醫院、辦事大廳、商場超市、停車場四個中類指標,主要評價四類場所的基礎設施和市民在四類場所中的行為表現,如未設置或未啟用相應便民服務設施,大聲喧嘩、爭吵謾罵、擁擠加塞,周邊機動車、非機動車違章停放,損壞公共設施等。
市民生活大類包含社區、集貿市場、公園廣場、餐飲店、公交站點及周邊、長途車站、公共廁所、網吧八個中類指標,主要評價八類場所的基礎設施和市民在八類場所中的行為表現,如開展影響他人生活的室外文體活動,周邊機動車、非機動車違章停放,占道經營,損壞、占用公共設施、公共綠地,亂涂亂畫,亂扔垃圾雜物,大聲喧嘩、爭吵謾罵,樓道堆物、遛狗不栓繩等。
今年的測評共抽取196個公共場所作為樣本點。其中,出租車、公交地鐵、長途車站三個交通點位中類指標以全市為總體抽取,其他14個中類指標以全市均勻分布為標準抽取,重要樣本點位均布局在人流較為密集處。每個樣本點位觀察時長30分鐘,共收集到長達5880分鐘的現場數據。
?三大類指數整體向好?
2023年的測評結果相較2022年,三個大類指數全面提升。其中,社會服務類上升1個分值、公共交通類上升0.9個分值、市民生活類上升0.2個分值,市民文明素養呈現出持續向好的態勢。
三個大類指數中,社會服務類測評結果最優,超過市民生活類2.9個分值,超過公共交通類11.9個分值。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鄭州市對民生保障的重視程度,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高標準建設辦事大廳等服務設施,社會服務各行業重視服務質量、不斷優化服務措施、努力提升服務品質。
?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持續推進?
原創情景劇主題貼近生活表演到位,相聲有笑點有感動有反思,戲曲多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經典片段……這些精彩紛呈的內容并不是來自文化活動,而是惠濟區公共文明素養提升社區行活動現場,這種將文藝演出與有獎競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起來,把公共文明素養相關知識,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相關精神送進社區送到居民心坎里的做法,效果顯著。
據記者了解,今年《鄭州市2023年深化市民公共文明素養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出臺以來,各地以“三標”活動為推動,以問題為導向,聚合各方面力量,持續開展公共文明素養提升行動,創新開展宣傳輿論引導,深入開展公共文明行為常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等“八進”活動,豐富多彩的形式,讓提升文明素養深入人心。
持續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溫度。鄭州市一方面深化開展突出不文明行為“四項集中治理行動”,一方面注重發揮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鄭州好市民等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統籌群團組織和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共建共治,將文明素養提升工作融入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工作,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城市屬于每位市民,與其擇一城終老,不如助這座城更好。從我做起,上下一心,力促市民公共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助推省會鄭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質升級,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貢獻文明力量,讓綠城既有“顏值”又具“內涵”。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