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瞭望塔 |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拋開劑量談“毒性”不科學

          2023-07-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以健康之名喝下的無糖飲料,“終究是錯付了”?據央廣網報道,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世衛組織和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7月14日宣布: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引起了網友廣泛討論。

          近年來,隨著控糖、降糖的健康消費理念成為社會共識,無糖化、低糖化漸成健康飲食新標準。阿斯巴甜作為最常見的人造甜味劑之一,許多我們熟悉的無糖飲料,如“零度可樂”等,就使用了阿斯巴甜。對此,有網友表示,“無糖飲料以后也不能喝了”。那么,我們究竟還能安心喝飲料嗎?

          需要注意的是,應警惕對阿斯巴甜“妖魔化”的現象。對每日少量飲用含阿斯巴甜飲料的普通消費者來說,不必因此方寸大亂。首先,從“毒性”上看,阿斯巴甜的致癌等級不算高。按照專家的說法,生活中許多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食品都有致癌風險,但這并不代表其“毒性”較大。致癌風險分級表顯示,吃紅肉被認為是“致癌性較大”,比阿斯巴甜的分類還高一級。

          其次,拋開劑量談“毒性”,也是不科學的。根據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的說法,假設沒有其他攝入來源,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至14罐以上每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無糖飲料,才能超過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這顯然超過了正常人飲用無糖飲料的水平。

          誠然,只要采取合適的劑量和用法,阿斯巴甜不會產生問題,無須聞之色變,但消費者也應做到心里有數,從正規途徑購買添加劑含量符合標準的商品。

          對飲料企業來說,不妨用更高的標準來約束自己。此前,阿斯巴甜健康風險一直備受爭議,個別國際飲料巨頭出于成本的考慮,對海內外產品實行“雙重標準”:僅在海外市場宣布放棄使用阿斯巴甜,換成更健康、更先進的原料,在中國市場卻無動于衷。作為飲料巨頭,不能僅在市場占有率、凈利率上占領先機,在產品品質上也應提出更高要求,而不是拿“符合標準”來當擋箭牌。

          毫無疑問,面對可能的健康風險,消費者會選擇安全性更高的甜味劑。此前,某連鎖便利店就曾宣布,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在全國670家門店下架含有阿斯巴甜的可樂。此外,不少未添加阿斯巴甜的飲料廠商也紛紛以此為賣點,吸引消費者。對企業而言,重視消費者追求健康的需要,也是重視自己的未來發展之路。

          阿斯巴甜非“妖魔”,使用的前提是合法。對此,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確保企業嚴格依法依標準使用阿斯巴甜,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評論員 楊晗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