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田中禾逝世 河南省文聯、省作協:“河南文學的重大損失”

          2023-07-27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2023年7月25日,著名作家田中禾先生在鄭州去世,享年82歲。

          7月26日,河南省文聯、河南省作協發唁電稱:“田中禾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河南文學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一生辛勤筆耕,成就卓著,《五月》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匪首》《父親和她們》《十七歲》《模糊》在文壇享有盛譽,為河南文學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田中禾先生學問淵深,為人剛健篤實,獎掖后進,其文學精神啟迪后學,堪稱楷模,為河南文學各界朋友所敬崇。田中禾先生的逝世,是河南文學的重大損失。”

          60多年的創作生涯里,田中禾出版有長詩《仙丹花》,長篇小說《匪首》、《父親和她們》、《十七歲》,中短篇小說集《月亮走我也走》、《印象》、《轟炸》、《落葉溪》、《田中禾小說自選集》、《故園一棵樹》等,散文隨筆集《在自己心中迷失》等。曾榮獲全國第八屆優秀短篇小說獎,獲《上海文學》《天津文學》《莽原》《山西文學》《世界文學》等期刊文學獎,以及第一、二屆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部分作品以英、日、阿拉伯語譯介國外。

          田中禾先生還是一位文學組織者與參與者,他曾歷任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第五、六屆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

          田中禾原名張其華,1941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縣。田中禾三歲就失去了父親,連年戰亂給他的童年留下深刻的烙印,這使他從幼年起就養成了對世事的敏感與慎微。

          唐河縣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淀,來自民間的文化營養與藝術熏陶十分豐富。唐河又是人才輩出之地,這些都潛移默化地使田中禾在中學時代形成廣泛興趣。他在高二時完成了童話長詩《仙丹花》,在1959年5月以筆名“田中禾”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田中禾的創作,早期以詩歌、文學評論為主,改革開放以來則以小說、散文隨筆為主,這個時期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80年至1994年,這個階段田先生主要從事小說創作。短篇小說《五月》,開啟了農村題材寫作的新風格,受到文學界的廣泛好評,榮獲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椿谷谷》《南風》《枸桃樹》《最后一場秋雨》《明天的太陽》《轟炸》,長篇小說《匪首》等作品,令他屢獲文學獎項,他由此一舉成名,產生了廣泛影響。

          田先生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熟悉的故鄉生活為背景、以個人情感為題材,運用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源于泥土的故事,以具備人性關懷的創作風格,形成了這一時期的小說敘事特色。

          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的九十年代中期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他發表了《殺人體驗》《不明夜訪者》《諾邁德的小說》《姐姐的村莊》《進步的田琴》《詩人的誕生》等作品,作家除保留著第一階段的藝術追求外,主要在小說的結構形式和敘事方法上自覺進行探索和實踐,融入強烈的現代意識,使我們從中感受到他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能量。

          第三個階段,是2010年至今。這個時期田先生連續出版、發表了長篇小說《父親和她們》《十七歲》《模糊》以及四卷《同石齋札記》散文、隨筆集。

          《父親和她們》,是一部從構思到創作長達20年的長篇小說,以一個知識分子的人生透射出半個多世紀的中國史,被認為是一部深刻審視了二十世紀中國革命與個人自由的重要著作。

          2011年,田先生出版了長篇小說《十七歲》,這是一部感情充沛、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力作,小說的故事凄美,許多細節催人淚下。這是一部以個人視角書寫的真誠且具有生命體溫的展現中國當代史的小說。2017年,田中禾又發表另一部重要長篇小說《模糊》。

          《父親和他們》、《十七歲》、《模糊》這三部長篇,田中禾寫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寫的都是與他的生命水乳交融的人物,像他的母親、二哥還有他自己,以嫻熟的敘事語言來深刻地反思人性、反思中國20世紀歷史,深入思考民族精神和民族命運,他孜孜以求地尋找著最適合表現這些內容的形式,并進行各種創作實踐。由于這一階段對文本形式的創新、語言運用的精湛,使田先生的創作達到了其文學生涯的頂峰。

          田中禾還創作了數量可觀的散文、隨筆。2019年大象出版社精選出版了田先生四卷本的《同石齋札記》散文、隨筆文集,《自然的詩性》是對歷史與哲學的思考結晶;《聲色六章》是對中西、今古繪畫或音樂的欣賞心得;《花兒與少年》是匯聚了人在旅途的故園鄉風與歲月痕跡的散文;《落葉溪》收入了田先生新時期以來創作的三十多篇新筆記小說,被評論界譽為中國當代新筆記小說的典范之作。

          田中禾在文學創作中堅持人性視角、個體立場及批判意識,促使他更深刻地理解并思考中國當代歷史與現實生活,賦予了作品深刻思想性。他強調文學的創新與個性決定著一個作家作品的生命力,他把從世界文學得到的認識與啟示,運用到小說創作中,反映腳下熟悉的土地。他的小說、隨筆皆言為心聲,對人世充滿慈悲與憐憫之情。由于田中禾在文學創作中對敘事語言、小說結構堅持不懈地探索與實踐,終使他成為中國當代文壇難得的具備文體意識的作家。

          回望田中禾先生的一生,對回顧和總結新中國文學,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的新時期文學,頗具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