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鄭州高質量發展?
?領跑·弘揚企業家精神?
?系列報道?
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源董事長陳澤民:
從小湯圓到地熱新能源力爭實現兩次創業兩次上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7月13日召開的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暨“萬人助萬企”活動推進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安偉表示,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在鄭州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茁壯成長,他們勇于拼搏、敢闖敢試,追求卓越、永不停頓。本報今日起開設“推動鄭州高質量發展——領跑·弘揚企業家精神”專欄,選取一批領航企業及企業家,深入報道蘊藏其中的競爭、奉獻、進取精神,汲取榜樣力量,共同奮進前行。
人物名片
陳澤民,三全食品創始人、三全集團董事長、萬江新能源董事長,先后獲得“改革開放40周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中國食品產業突出貢獻獎、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河南省優秀創業企業家、河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河南省食品工業杰出企業家等榮譽稱號。他生產出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和第一個速凍粽子,是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的先行者,中國本土工業化生產速凍調理食品的開拓者。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三全食品的展廳內擺放著一件足以載入三全史冊的小物件——一臺小石磨,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源董事長陳澤民從重慶老家帶來的小石磨。這臺小石磨貌不驚人,卻見證了三全食品的發展歷史。1990年,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通過小石磨的運轉,在陳澤民手中誕生。
三全食品從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和第一個速凍粽子起步,成長為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企業、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三全市場占有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連續多年位居行業第一。目前,鄭州已發展成為速凍食品的發源地和全國聞名的“速凍食品之都”,河南占據著全國速凍食品6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三全”,正是陳澤民為感恩和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富民強國好政策而起的名字。如今,公司正朝著餐桌美食供應商領導者的目標大步前行。
一臺小石磨,推出一個速凍王國
回首自己的創業歷史,陳澤民感慨萬端。
陳澤民1942年出生在重慶,1951年隨家人來到鄭州。1965年,陳澤民大學畢業后到四川支援三線工作,后來調到鄭州市一家醫院。
身為重慶人的陳澤民很早就有自己動手做小吃的習慣。做泡菜、腌臘肉、做米花糖,樣樣拿手。他調到鄭州工作,還從家鄉帶回了一臺小石磨。靠著這個石磨,逢年過節,他都要做許多湯圓,不僅自己家人吃,還送給親戚、朋友、同事和鄰居,受到大家的稱贊。
“湯圓這么受歡迎,給了我無窮的動力。如何工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改進傳統小吃,使傳統小吃來一次革命,來一次創新呢?”陳澤民說,經過反復試驗,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終于在1990年研制出來,并先后申請了速凍湯圓的生產發明專利和外形包裝實用新型專利。
速凍湯圓一上市,銷售便異常火爆。速凍湯圓的發明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在-18℃保存一年時間,產品供不應求。
陳澤民在查看地熱新能源管線
親力親為,被大家稱為“陳師傅”的企業家
1992年,陳澤民辭去了醫院副院長的職務,下海創業。這一年,陳澤民已經50歲了。對于一般人而言,50歲離退休也不遠了,不愁吃喝,應該好好安享晚年。可是,陳澤民并不這樣想。他和愛人向個體戶的鄰居借了1.5萬元,在當時鄭州最熱鬧的中州商場開了家“三全冷飲部”,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又成立了“鄭州市三全食品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也開創了中國速凍食品產業。
“那時候,廠里工人都叫我陳師傅,而不是陳廠長。我什么都要一肩挑。自己親手給工人傳授生產技術,白天黑夜手把手地教;設備壞了,我就是一個機修工;貨車來了,我去做搬運工;原料來了,我去做裝卸工;出去推銷產品,我自己當司機和推銷員;汽車半路壞了,我就做修理工。”陳澤民說,即使到了現在,很多老職工見了他仍然習慣地稱為“陳師傅”。
2008年2月,三全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回首三全發展的30年,從幾個人的小作坊,到現在上萬人的上市公司;從三全冷飲部到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全在不斷向前發展。三全發展過程中搬了7次家,每次規模都在擴大,到現在全國分布了7個工廠。三全30年的發展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民營企業成長壯大的縮影。
三全食品生產車間
近75歲再創業,利用地熱能推動碳達峰碳中和
30年匆匆掠影,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問世至今,亦如古人所云:三十而立。現在的三全食品和中國速凍產業堅實地站在了一個嶄新的起點,然而,速凍食品已不再是陳澤民生活的全部。他的目光從冰冷的小湯圓,轉向了蘊藏著無盡地熱能源的大地球。
從2009年開始,陳澤民就不再參與三全公司的日常管理了,而是走遍了世界各地,研究地熱能源。“搞地熱發電不是突發奇想,而是長久以來的夢想。我從小就是科技愛好者,喜歡搞小實驗發明,對半導體發電、溫差發電、潮汐發電、風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模式,年少時就已思考過,而且做了一系列相關的學習和研究考察。現在,我覺得無論是環境倒逼,還是技術積累,中國現在都到了發展地熱能源的好時機。”
2016年3月,將近75歲的陳澤民再次踏上創業之路,開始進軍地熱發電行業,成為中國地熱發電產業化應用的引領者。瑞麗地熱發電項目從啟動到2017年7月試驗發電成功僅用了7個月時間,推動停滯40年的中國地熱發電產業重新起航。2017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地熱發電元年”。
2018年下半年,陳澤民帶領萬江新能源公司抓住“碳達峰、碳中和”機遇,利用地熱能供暖解決北方地區清潔供暖,萬江“地熱+”供暖項目先后在三門峽市、周口市、安陽市、開封市、鄭州市、漯河市、許昌市、南陽市等地落地。如今,由萬江新源能承建的周口地區地熱供暖連片示范項目已入選國家地熱能中心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項目。
下一步,陳澤民還將致力于把萬江打造成為全國地熱新能源開發利用領域上市第一股,力爭做到兩次創業、兩次上市的宏偉目標。
“我是普通人,感恩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時代”
陳澤民告訴記者:“我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一個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好機遇的、再普通不過的人。我們心存感恩,時代給了我們這代人機會,讓我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創造、去拼搏、去奮斗。”
在談到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時,陳澤民表示,在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歷史時刻,《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公布,使他深受鼓舞。“我一定不辜負歷史的重托,充滿信心、鼓足干勁,甩開膀子加油干,決心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好、管理好、發展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徐剛領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