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25條舉措改革完善科研經費使用管理

          2023-08-0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為科研經費“松綁”,為創新“減負”,我市出實招。8月7日,市政府發布《關于改革完善市級財政科研經費使用管理的實施意見》,從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等6方面,出臺25條具體舉措,進一步深化市級科研經費管理、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推進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

          《意見》明確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進一步精簡合并預算編制科目,按設備費、業務費、勞務費三大類編制直接費用預算。直接費用中除50萬元以上的設備費外,其他費用可只提供基本測算說明,不需提供明細。與科研項目直接相關的計算類儀器設備、軟件工具及儀器設備的租賃、現有儀器設備的升級改造等支出均可在設備費科目列支。

          參與項目研究的科研人員、科研輔助人員的工資性支出或勞務支出可在直接人力資源成本費科目列支。合并項目評審和預算評審,市項目主管部門在項目評審時同步開展預算評審。項目預算評審應重點審核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預算編制細致程度不納入預算評審內容范圍。

          在項目總預算不變的情況下,進一步下放項目預算調劑權。設備費和間接費用均由項目承擔單位按照實際需要自主調劑,間接費用可在核定比例范圍內調增、調減。除設備費外的其他直接費用調劑權全部由項目承擔單位下放給項目負責人,由項目負責人根據科研活動實際需要自主安排。

          推進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在基礎研究類、軟科學研究類、研發推廣類中開展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不再編制明細費用科目預算,實行經費使用“負面清單”管理。項目負責人在承諾遵守科研倫理道德和作風學風誠信要求、經費全部用于與本項目研究工作相關支出的基礎上,自主決定項目經費使用。選擇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開展經費包干制試點。

          建立項目經費分類撥付機制

          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意見》明確,各部門應根據不同類型科研項目特點、研究進度、資金需求、資金支出進度等,建立項目經費分類撥付機制,合理制定經費撥付計劃并及時撥付資金。除已有明確規定的科研項目外,首筆資金撥付比例要充分尊重項目負責人意見,切實保障科研活動需要。

          加快經費撥付進度,充分利用“親清在線”等信息化手段對項目承擔單位直接撥付財政科技資金,推動科研資金盡快發揮使用效益。項目承擔單位在編制項目申報書時應提供單位法人基本賬戶信息等資料。項目牽頭單位要根據項目負責人意見,及時將經費撥付至項目參與單位。

          結余資金管理方面,項目完成任務目標并通過綜合評價驗收,且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無不良科研信用記錄的,結余資金留歸項目承擔單位統籌用于科研活動直接支出。項目承擔單位應優先考慮原項目團隊科研項目需求,并加強結余資金管理,健全結余資金盤活機制,加快資金使用進度。除涉密項目外,結余資金情況作為項目驗收情況信息主動公開,接受監督,并向項目主管部門報備。

          探索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

          《意見》進一步加大對科研人員的創新激勵,不斷激發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提高間接費用比例。間接費用按照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后的一定比例核定,由項目承擔單位統籌安排使用。其中,500萬元以下的部分,間接費用比例不超過30%,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不超過25%,1000萬元以上的部分不超過20%;對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間接費用比例進一步提高到不超過60%。項目承擔單位可將間接費用全部用于績效支出,并向創新績效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傾斜。

          探索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支持高端創新平臺采用年薪制、項目工資等方式引育高層次科研人才、團隊。探索對急需緊缺、業內認可、業績突出的極少數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計入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不受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不作為核定下一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

          擴大勞務費開支范圍。項目聘用人員的勞務開支標準,參照本地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根據項目聘用人員在項目研究中承擔的工作任務確定。項目承擔單位為參與項目研究的科研人員及科研輔助人員繳納的社會保險補助、住房公積金等可納入勞務費科目列支。

          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力度。對持有的科技成果,通過協議定價、在技術交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市場化方式進行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可按照法律規定,對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科技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剩余部分留歸項目承擔單位用于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獎勵其他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人員、人才引進與培養和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工作,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具體分配方式和比例在充分聽取本單位科研人員意見基礎上進行約定。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計入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不受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不作為核定下一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

          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效率和報銷便利化程度

          聚焦經費報銷問題,《意見》對癥下藥,從改進財務報銷管理方式、改進科研人員因公出國(境)費用等業務費支出管理等方面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按照《意見》,我市改進財務報銷管理方式。項目承擔單位因科研活動實際需要,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員參加由其主辦的會議等,對確需負擔的城市間交通費、國際旅費,可在業務費中列支。允許項目承擔單位對國內差旅費中的伙食補助費、市內交通費和難以取得發票的住宿費實行包干制。

          推進科研經費無紙化報銷試點。項目承擔單位應加強科研經費報銷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內部辦公、科研、財務報銷、資產管理等一體化信息平臺,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效率和報銷便利化程度,切實減輕科研人員報銷負擔。

          簡化科研項目驗收結題財務管理。科研項目結題驗收時,可由項目承擔單位提供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的財務審計報告作為結題依據,項目主管部門不再組織財務專家進行現場核查。選擇部分創新能力和潛力突出、創新績效顯著、科研誠信狀況良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作為試點單位,由其出具科研項目經費決算表作為結題依據,取消科研項目結題財務審計。

          優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對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采用特事特辦、隨到隨辦的采購機制,可不進行招標投標程序。項目承擔單位依法向市財政局申請變更政府采購方式的,市財政局實行限時辦結制度,對符合要求的申請項目,原則上自收到變更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結。

          同時,改進科研人員因公出國(境)費用等業務費支出管理。科研人員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科學實驗(試驗)、科學考察、業務調研、學術交流、業務培訓、學術研討、咨詢以及協調項目研究工作等活動而發生的因公出國(境)費用、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業務經費,應與行政管理費用有所區別。對為完成科研項目任務目標,從科研經費中列支的因公出國(境)費用、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不納入“三公”經費、行政一般性支出統計及考核范圍,不受零增長要求限制。

          項目承擔單位要動態監管經費使用并實時預警提醒

          對科研經費“松綁”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意見》明確,健全科研績效管理機制。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績效導向,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加強分類績效評價,對自由探索型、任務導向型等不同類型科研項目,健全差異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項目調整、后續支持的重要依據。項目承擔單位要切實加強績效管理,引導科研資源向優秀人才和團隊傾斜,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

          強化科研項目經費監督檢查。加強審計監督、財會監督與日常監督的貫通協調,增強監督合力,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創新監督檢查方式,實行隨機抽查、檢查,推進監督檢查數據匯交共享和結果互認。減少過程檢查,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監督檢查效率。

          項目承擔單位要動態監管經費使用并實時預警提醒,確保科研經費合理規范使用。加快科研誠信建設,對項目承擔單位、科研人員、第三方專業機構、評審專家、咨詢專家、評估人員、經費審計人員等各類主體在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失信情況,納入信用記錄管理,對嚴重失信行為實行追責和懲戒。

          同時探索制定相關負面清單和盡職合規免責事項清單,明確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禁止性行為,明確履行勤勉盡職義務免于追究責任事項,有關部門要根據法律法規和負面清單、盡職合規免責事項清單進行檢查、評審、驗收、審計,對盡職無過錯科研人員免予問責。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董艷竹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