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河科技學院舉行了“新時代新文化建設與理論創新——社科工作者的光榮使命與責任擔當”學習座談會,各文科學院(部)主管領導和骨干教師代表、文科科研機構社科工作者代表、專家學者30多人參加會議,并結合工作實際話踐行、談打算。
座談會上,黃河科技學院董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趙衛東強調,我們的研究所、研究院要在黃河科技學院這塊土壤上、在中原大地這塊土壤上發揮作用,就要重視其對學科建設的引領作用,要匯聚隊伍、培育成果、搭建平臺、培養人才,成為應用型的研究所、研究院;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問題,文科教師特別是思政課老師責任重大,我們不僅要上好課,更要整合資源,做好系統設計,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為黃科院在科學研究、教書育人、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每個人應有的貢獻。
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社科聯主席于向東要求,大家要加強文科科學研究工作,尤其要加強對于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的研究、闡釋和宣傳,以理論研究帶動學校文化建設和社科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優異成績向學校建校四十周年獻禮。
參會專家學者結合工作實際,談了各自的思考和體會。
“我們學校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作為思政課來開設,大家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中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社科聯主席于向東表示,我們要進一步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努力去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因素和優秀因子,推動學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取得更大進步、更多成果。同時,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好地運用于立德樹人、培養時代新人的工作中去,為學校建設一流應用科技大學,迎接學校四十周年校慶多作貢獻。
怎樣加強高校文化載體建設,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黃河科技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王軍勝表示,黨委宣傳部將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通過加強高校文化載體建設,營造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建設高質量校園文化,進一步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引導廣大學子不斷堅定文化自信,厚植民族情懷,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好青年。
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延斌深有感觸地說,賡續傳統文化根脈,傳統文化文獻的整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加強國民尤其是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則是另外一項重要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脈,賡續這種血脈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早、非常好,在胡大白董事長的倡導、支持下,2017年《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出臺僅僅三個月,我們學校就成立了‘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2018年就編寫出版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簡明讀本》,在全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課程,舉辦了傳統文化課教學展示活動以相互觀摩借鑒、相互借鑒,以提升傳統文化課程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些都是更好地上好傳統文化課,更有效地向我們的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未來,我們將再接再厲,繼續努力!”
黃河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分黨委書記鄭月表示,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深刻領會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深刻領會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兩個結合”規律性認識,深刻領會傳播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意義。接下來,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為著力點,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立校園文化育人新機制;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培育黨建育人新品牌;堅守網絡文化育人新陣地,唱響文化傳承創新的主旋律。
“我們應當在履行傳道職責的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岳德常表示,花言巧語的心靈雞湯忽悠不了年輕人,只有平等的貼心的交流、有說服力的理論,才能贏得他們的認同。有了傳道這個目標,理論研究就可以從虛空中下降到現實的土地上,拿出“接地氣、聚民智、順民意、得民心的理論”,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