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之下,有商之城;煌煌商都,如光如炬。這里是天地之中,河南鄭州。
“鄭州作為中華文明5000多年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主要實證地之一,建設文化強市、傳承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責任和使命,是探索特大城市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獨特稟賦和標識。”錨定文化強市建設,鄭州市委高點站位、高位謀劃,在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中定位城市坐標。
探尋路徑、提出舉措,一份集委員、專家智慧的“政協方案”呼之欲出。
7月6日,在市政協“以‘四地’支撐‘全國重地’,建設‘文化強市’”專題協商座談會上,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安偉對政協“1+4”報告給予充分肯定。
活化歷史文化資源,厚植城市人文精神。當前鄭州市正聚焦“華夏之根、黃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定位,緊緊圍繞建設成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充分展示華夏文明、黃河文明主地標城市特征,努力打造“中華兒女的尋根之地、中華文明的朝圣之地、中華文化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
出題目、交任務、壓擔子,安偉連續兩年在市政協全會期間強調這項工作,要求“大力發展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力”“著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全國重地”,對政協履職寄予殷切期望。
為此,市政協把“以‘四地’支撐‘全國重地’,建設‘文化強市’”列入今年協商計劃,并對課題進行詳細解構,成立了由80余人參加的“四地一重地”課題研究專班,組成5個課題調研小組,歷時6個多月,先后調研、座談、集中討論30多次,摸清了“四地一重地”建設的基礎現狀、面臨的困境問題,研究了國內先進城市文化建設的有關情況,形成了“1+4”主調研報告和子調研報告。
緊跟專題協商會,7月12日,市政協再次圍繞同一主題召開常委會會議專題議政,5個課題組分別匯報成果、亮出答卷。
“以黃帝故里和姓氏文化為核心,打造‘中華兒女的尋根之地’”“以‘中華文明主題樂園’為核心,打造‘中華文化的體驗之地’”“以‘嵩陽書院’為核心,打造‘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大家認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分析優勢、厘清思路,進一步擴大已有文化優勢,持續激發鄭州文化活力,打造更多具有一流聲勢、規模和水平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化利用“金名片”,把得天獨厚的人文優勢轉化為打造文化強市的勝勢,為黨委政府提供了全面整體系統科學的決策參考。
以文為魂,以文出彩。“要壓實責任、深化研究、強化策劃,推動調研成果得到新拓展,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積極建言資政、凝聚共識,各相關部門要增強堅定性、自覺性、主動性,把文化強市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助推文化強市建設進程,不斷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貢獻特殊而持久的文化力量。”安偉說。
市政協主席杜新軍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不斷深化對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持續圍繞“四地一重地”建言資政、凝聚共識,切實助推文化強市建設。
《人民政協報》(2023年08月11日 第 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