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2023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會長會議在丹東召開。全國各地晚報總編和相關負責人共48人參會。會議期間,將開展一系列紅色教育基地考察暨全國晚報總編“走轉改”采訪采風活動,零距離感受紅色東方之城的魅力。
巍巍虎山頭,長城東起點,挺起了華夏神州不屈的脊梁。
茫茫大鹿島,滄海埋忠骨,留下的是民族英雄鄧世昌和千百甲午將士的愛國英魂。
鴨綠江斷橋佇立江心,鋼筋鐵骨彈痕累累,見證了城市的滄桑,更成就了這樣一處世界級的“紅色景觀”。這座“英雄城市”因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而聞名全國。
這里,就是丹東,一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的紅色東方之城。
鴨綠江大橋
開埠通商120年,不斷續寫新輝煌
開埠通商120年,這座“英雄城市”不斷續寫著新的輝煌——
1988年,國務院批準丹東為沿海開放城市,全國聞名的輕紡工業城由此誕生。菊花電視、孔雀手表、牡丹相機、黃海大客、東方齊洛瓦冰箱、康齡靈牙膏等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名牌產品橫空出世,推動丹東躋身“全國十大明星城市”行列。
126公里的黃金海岸線,浮光躍金,機遇無限。
滿眼金色風景,恍若“江南水鄉”。百萬畝國家水稻主產區、百公里精品設施漁業帶一望無垠、如鏡如畫……大黃蜆子、草莓、梭子蟹、雜色蛤等多個海鮮、漿果為國家地理標志,美食特產品牌遠近聞名。
丹東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海港、河港、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沈丹、丹大高鐵極大地縮短了丹東至沈陽、大連的距離,構建起了遼寧對外開放金三角的“一小時經濟圈”;丹東已開通丹沈、丹大、丹海、丹通四個方向的高速公路,凸顯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抗美援朝紀念塔
虎山長城
美麗丹東:依山、傍海、臨江,有泉、有島、有森林
丹東原名安東市,1965年經國務院批準,取“紅色東方”之意,將安東市改稱為丹東市。
丹東依山、傍海、臨江,有泉、有島、有森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9℃,有著“江海明珠”和“北國江南”的美譽,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溫暖最濕潤的地方之一,也被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入選“中國十大養老勝地”、中國十座宜居小城,也是唯一一個“中國最佳自駕旅游目的地城市”,丹東北黃海溫泉是全世界僅存的五處海水溫泉之一。
丹東是東北地區空氣和水質雙第一城市。鴨綠江、鳳凰山、天橋溝等24個國家級景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遍布全境。全境有1000多條河流,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是全國人均的1.5倍。
丹東還有著眾多世界級的景觀。世界三大候鳥遷徙地之一鴨綠江口濕地,是世界最美、人氣最旺的候鳥驛站,被稱為“世界候鳥天堂”。鴨綠江風景線是國內首批向全世界推出的“中國十大最佳旅游線”。
中朝界河鴨綠江,起源于長白山天池,流經丹東210公里,沿途呈現6大特色景區、100多個特色景點,構成了蔚為壯觀的百里邊境文化旅游長廊。
寬甸縣河口桃花
走進“黃海明珠”——大鹿島
大鹿島,地處黃海,位于鴨綠江入海口,是中國海岸線北端最大的一個海島,面積為6.6平方公里,島上的常住人口3000多人,為遼寧省丹東東港市孤山鎮所轄,素有“黃海明珠”的美譽。
大鹿島前的月亮灣,是一個天然浴場,海岸線長3公里,縱深1公里,坡降只有1米。灘沙細膩無海底礁石,為全國少有的優質浴場。游人可在灘上追波逐浪,乘船游弋海上。這里成為海島度假勝地。
大鹿島以漁業生產為主,酷似一個海上小城,盛產對蝦、梭子蟹、海螺、雜色蛤、文蛤以及各種魚類等上百個品種,且以鮮活著稱。
甲午海戰主戰場遺址在大鹿島,民族英雄鄧世昌墓就在大鹿島東山北坡,鄧世昌墓左側是“甲午海戰無名將士墓”。墓地兩邊常青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大鹿島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周曠達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