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系列報道
鄭州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
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項,國保單位83項
乘勢而上 建設文旅強市
2023鄭州市文旅文創發展大會指出,建設文旅強市,是鄭州的責任所在、是鄭州的優勢所在、是鄭州機遇所在。?
鄭州CBD航拍全景圖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鄭州是重中之重
鄭州是我國百萬年人類史、1萬年文化史、8000年農業史、5000年文明史的主要實證地之一,系統呈現了我國在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各個歷史時代的輝煌文明成果。
鄭州是黃河文化的主地標城市,這塊厚重的土地滋養哺育了華夏兒女、中華民族,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核心區域和主根主脈,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特殊的地位,同時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也承擔著重大的責任、特殊的使命。
去年3月,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到鄭州專題調研文旅融合發展工作時,指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鄭州是重中之重”,強調“要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全景式展示河南文化河南歷史”,對鄭州文旅文創發展寄予厚望。
會議提出,鄭州應強化“答卷”意識、“表率”意識,以更高的歷史自覺、更大的歷史擔當、更多的歷史作為,堅決扛起講好中國故事、中華故事、黃河故事、中原故事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時代責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讓人們在歷史之旅、文化之旅、精神之旅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鄭州擁有做大做強文旅文創的潛力和底氣
鄭州位于我國地理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黃河中下游的分界處,既有嵩山雄奇之勝,又有黃河壯闊之美,是北方地區唯一兼有名山大川的特大城市。
鄭州文化資源豐富,全市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項,國保單位83項,在全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二,擁有距今10萬年的織機洞遺址、1萬年的李家溝遺址、8000多年的裴李崗遺址、6800多年的大河村遺址、5300多年的雙槐樹遺址、4100多年的王城崗遺址、3600多年的商城遺址。
鄭州歷史上名人輩出,子產、列子、韓非子、鄭國、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李誡等古圣先賢,為中華文明賡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都是鄭州特有的、不可復制的,也是鄭州做大做強文旅文創的潛力和底氣所在。同時,鄭州又是全國地理經濟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1億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樞紐+人口+市場”優勢明顯,發展文旅文創產業條件得天獨厚、空間巨大。
能否用好優勢、發揮優勢、放大優勢,把鄭州建成名副其實的文旅強市,是對鄭州市現代化領導能力的現實考驗。會議認為,鄭州不能“守著金山要飯吃”,讓豐富的文化資源“沉睡”于地下、深藏于閨中,讓便利的交通和廣闊的腹地成為他人出彩的“嫁衣”,必須下功夫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文章,讓收藏在館內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嵩山文化、功夫文化、黃帝文化、黃河文化“火”起來,轉化為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
文旅文創進入“藍海”時代,為鄭州提供難得機遇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今年1~7月份,鄭州接待國內旅游人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21.6%;接待境外游客已恢復至2019年水平的81.6%,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從發展規律看,當一個地區的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后,文旅消費將全面進入大眾化時代。我國2019年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文旅消費已成為國民消費中的“大頭”,文旅市場越來越活躍,正處于全面提速發展的“藍海”時代。
從發展趨勢看,當前文旅文創發展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風景展示到場景營造轉變,新一輪行業“洗牌”加速到來,為鄭州這樣一個文化資源豐厚、載體平臺廣闊、年輕指數突出的新興特大城市彎道超車、換道領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曉璐/文 李新華/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