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記者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獲悉,4位先后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換心人”同日出院,目前4人均恢復良好,開啟人生新階段。
“新心臟跳動有力,比你自己原來的心臟還要年輕,已經達到出院標準!”9月12日,在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人心臟外科,全國知名心外科專家程兆云教授為68歲的“換心人”老高做出了出院診斷。也就在這一天,老高和另外3位先后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病人同日康復出院。
68歲的高先生來自山西運城。幾個月前,高先生因急性心肌梗死在當地入院緊急搶救。病人就醫后因病情發展迅猛,接連出現室間隔穿孔、心源性休克等癥狀,急需進一步救治。病人隨后被緊急轉到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重癥監護病房。
入院時,患者心臟射血分數(EF值)只有20%,血壓低到幾乎無法維持、乳酸高、內環境紊亂。患者心肌大面積壞死,室間隔穿孔很大,還有巨大室壁瘤,命懸一線。
糾正內環境、改善心衰、預防感染,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儀(IABP)改善心功能……經過醫護人員的奮力救治,雖然高先生各項生命指標緩慢改善并漸趨平穩,但由于心臟已經遭受不可逆損傷,功能無法恢復到同齡正常人水平,必須進行心臟移植。
格外幸運的是,8月11日,經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匹配,高先生終于等到了系統匹配的合適供體,一場生命保衛戰就此打響。
爭分奪秒,專家們專程取回“供體”交接“生命接力棒”;心臟外科、體外循環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專家聯合上陣;無影燈下,全體醫護人員各司其職,配合嫻熟默契。
第一步,程兆云、王保才,胡俊龍、陳志高等專家精準操作,首先對供體心臟進行修整;接下來,“供心”被小心移送到患者心包腔內,精確對位,迅速開始血管吻合……時間滴滴答答,一個多小時后,“新心臟”成功復跳;伴隨著最后一針縫合結束,這場心臟移植手術成功完成。
術后,高先生又在醫護人員的驚喜呵護下,順利度過了感染、免疫排斥等一系列難關,逐步踏上康復之路。而在高先生康復期間,程兆云教授又帶領團隊,先后為29歲、57歲、58歲的3位患者成功實施了心臟移植手術。
隨后,4位幸運的“換心人”各項生命指標不斷恢復,并最終在9月12日同一天康復出院,迎來新生。
“心臟移植是針對晚期心力衰竭進行的器官移植外科手術,雖然心臟移植雖不是心臟病的常規治療方法,但卻是挽救終末期心臟病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質量的一個有效手段。”程兆云教授表示,近年來,我國每年實施心臟移植手術700例左右,術后三年生存率超過90%,為眾多患者和家庭找回了幸福。
據介紹,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實現了國家級醫療資源、研究平臺在我省的實質性落地,成功開展心臟移植、人工心臟植入等60余項國際、國內領先的標志性技術,使河南心血管診療技術水平邁上了歷史新高度。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王紅?通訊員?邢永田